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31日电 “离太阳很近,离城市很远。”四川盐源苹果沐高山溪水、浴阳光雨露,从青涩走向甘甜。盐源将苹果作为产业支柱,紧紧围绕建设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和苹果产业强县的目标,不断提升产业水平,不起眼的苹果做出了“大文章”。
30岁的冉登红是个典型的“新农人”,她打理的50亩苹果园里种了富士苹果、嘎啦、红将军、维纳斯黄金、华硕等多个品种,上山进园成为她的生活日常,这个盐源姑娘见证了盐源苹果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之路。
近年来,盐源县引进“现代矮砧集约化高效栽培模式”,这种栽培模式管理技术简单,易于标准化操作,还有助于提升苹果的品质和产量。此外,智能水肥一体化、虫情测报系统、气象检测站等智能化新技术的引入,也为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自1958年苹果引种试栽成功后,盐源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将苹果产业作为产业支柱。经过数十年发展,苹果产业已成为该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当地紧紧围绕建设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和苹果产业强县的目标进行产业创新。一方面,财政投入不断增加,盐源县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68亿元,推进适宜区“水、电、路、网、信、管”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直播带货、电商下沉等新模式,助力缩短“果园到餐桌”距离。另一方面,推动苹果产业链延伸,全产业链挖掘苹果的附加值:苹果酒、苹果汁、苹果脆片等新品迭出,包装、冷链配送等配套产业兴起。2022年盐源苹果实现了产地自营出口。
截至2024年,盐源县全县苹果总面积为43万亩,产值33亿元。全县苹果从业人员约1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8.5%。
除成功注册“盐源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和“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认定外,盐源苹果先后荣获“优质农产品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银奖”等殊荣30余项。小苹果走上了大舞台,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真实写照,是传统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诠释。
小苹果如何做成“大文章”?关键在于将先进科学技术与农业产业实际相结合。盐源县积极与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合作,引入国外矮砧大苗建立核心示范基地,全面推行水肥一体化技术,不断提升苹果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为促进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盐源县从鼓励县域国有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到加强东西部产业协作,再到乡土新技术人才培养,实现苹果从业者科技素养和产业全链条生产效率提升。
从苹果产业规划到技术育种、品牌打造,再到政策扶持、经营体系搭建,盐源县农业农村局积极打好政策组合拳为苹果产业保驾护航。预计到2027年末,盐源县苹果种植总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产量达100万吨,贮藏能力达10万吨以上,年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
“下一步,我县将奋力推进盐源苹果产业再上新台阶,争取将盐源县纳入国家苹果体系建设强县之列。”盐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向文学表示,“我们将继续做好苹果产业,讲好苹果故事,让老百姓的日子和苹果一样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