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幸福的“前沿阵地”。各级组织部门应坚定不移扛起政治担当,找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以“为民之事无小事”的深厚情怀,织就更多“党旗红、治理优、生活美”的幸福图景。
“细针密线”建强组织体系。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细胞”,而做好基层治理,关键在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推动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有机衔接、融合发力。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原则,构建权责明晰、功能合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基层组织体系,延伸党组织“触角”,将党建“红基因”有机植入基层治理“微细胞”。探索党建共建等形式,引领带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社会组织、驻地单位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转变,形成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聚焦民生综合领域,发挥党群服务点“阵地”作用,结合“一老一小一特”等重点群体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植入养老托育、邻里助餐、健康诊疗、儿童游憩等功能,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根基底座。
“穿针引线”锻造善治骨干。“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繁琐复杂的基层工作对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层干部作为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贯彻落实的骨干力量,其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基层治理的整体水平。当选优配强村(社区)书记,善于运用问卷调查、座谈访谈、走访入户等方式加深日常了解,确保把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工作作风扎实的优秀干部选出来。以基层需求为导向,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邀请高校学者教授、优秀社区书记代表等传道授业,提升基层治理骨干队伍能力素养,不断引育“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干部人才。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激励保障、加强组织领导等手段,激发社区工作者干事活力,更好形成基层治理合力。
“一针一线”为民纾困解难。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工作成效好不好,老百姓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基层治理必须从人民需求出发,向人民满意使劲。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社情民意联系日等载体,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网格员民情“前哨”作用,从群众的闲话中“听”工作盲点、建议中“思”进步空间、抱怨中“察”短板弱项。建立形成“开门征集、书记领办、定期晾晒、群众评价”工作闭环,围绕小区停车难、充电难、加装电梯等群众急难愁盼,每年集中办好一批群众身边“关键小事”。大力推进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通过科技赋能推动基层治理数据跨部门、多层级共享,为基层治理插上“信息翅膀”,推广使用更多“小巧灵”的应用场景,为群众提供更贴心更暖心的“组团式”综合服务和“个性化”精准服务。(作者:张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