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中小企业通过推动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以及数字化工厂建设,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图为慈溪市新浦镇的宁波神马集团有限公司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在生产铜铝共晶板。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内,四川弘鑫云创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上的工人正在生产组装算力服务器。近年来,该公司生产的算力服务器出口全球多个国家。
杨 波摄(人民视觉)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提出到2029年,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这标志着中国开启新一轮以数据为中心的数字基础设施布局。
明确发展愿景与推进路径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面向社会提供数据采集、汇聚、传输、加工、流通、利用、运营、安全服务的一类新型基础设施。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在国家统筹下,由区域、行业、企业等各类数据基础设施共同构成。
当前,我国数据基础设施处于起步建设阶段。《指引》描绘了“汇通海量数据、惠及千行百业、慧见数字未来”的愿景,并明确了推进路径。
2024—2026年,利用2—3年左右时间,围绕重要行业领域和典型应用场景,开展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试点试验,制定统一目录标识、统一身份登记、统一接口要求的标准规范,完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顶层设计,明确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路线和实践路径。
2027—2028年,建成支撑数据规模化流通、互联互通的数据基础设施,数网、数算相关设施充分融合,基本形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规模化数据可信流通利用格局,实现全国大中型城市基本覆盖。
到2029年,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初步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构建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流通利用体系,协同构筑数据基础设施技术和产业良好生态,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表示,《指引》明确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总体架构和结构组成,同时也在顶层框架设计之下,留足了实践探索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促进数据融合与智能化发展
在总体功能方面,《指引》明确,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围绕打造可信流通、高效调度、高速互联、安全可靠的体系化能力,持续赋能各行业数据融合与智能化发展。
在数据可信流通方面,国家数据基础设施需要打造低成本、高效率、可信赖的流通环境,便于人、物、平台、智能体等快速接入,在符合统一目录标识、统一身份登记、统一接口要求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在不同组织、行业之间安全有序流动,精准匹配数据供需关系。面向电子商务、金融支付、跨境物流、航运贸易、绿色低碳、气象服务等典型场景,创新融合数据应用,同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社会伦理、个人隐私保护等要求。
在数据高速传输方面,《指引》指出,高效弹性的传输网络可为数字金融、智慧医疗、交通物流、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等核心场景数据传输流动提供高速稳定服务。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在高效弹性传输网络的支撑下,能够显著提升数据交换性能,降低数据传输成本,为数据大规模共享流通提供高质量通道。
《指引》还明确了建设的重点方向。包括建设数据流通利用设施底座,建设数据高效供给体系,建设数据可信流通体系,建设数据便捷交付体系和建设行业数据应用体系。
推进6G网络技术研发创新
在打造算力底座方面,《指引》提出,促进各类新增算力向国家枢纽节点集聚,强化枢纽节点国家算力高地定位。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监测调度平台。推进东中西部算力协同,加强新兴网络技术创新应用,促进东部中高时延业务向西部转移。不断壮大数算产业生态体系,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进算力与绿色电力融合,支持利用“源网荷储”等新型电力系统模式。推动建设国家算力网基础安全服务保障平台,打造一体化的安全保障服务能力。
在强化网络支撑方面,《指引》提出,建设高速数据传输网,实现不同终端、平台、专网之间的数据高效弹性传输和互联互通,解决数据传输能力不足、成本较高、难以互联等问题。推动传统网络设施优化升级,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A升级演进,全面推进6G网络技术研发创新。
《指引》提出,在推动技术设施化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重作用,坚持自上而下布局、自下而上探索双向协同,鼓励大胆创新,支持先行先试,加快技术收敛,推动技术规模化部署、系统化应用,为构建高速互联、高效调度、开放普惠、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统筹协调,持续在政策、技术、标准、人才等方面做好组织保障,会同有关方面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抓好落实,共同推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