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企业党建 > 正文

发展出题目 改革做文章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交出具有中核特色的新能源产业高分答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国资国企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对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和发挥功能价值提出了明确要求。战略使命既是国家发展所需,也是企业发展之要,中核汇能有限公司/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争当理论武装的“排头兵”、整体协同的“先行者”、务求实效的“实干家”,提起状态、强起本领、鼓起冲劲,交出一份稳中有进、困中破局、难中攀高的高分答卷。

坚持“党建+人才”双链驱动,勇当中核新能源品牌的价值创造者

聚焦党建引领,注重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含新量”。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四下基层”,开展专题调研60余次,加强成果转化,创新搭建“三级四化”“四梁八柱”顶层设计,构建涵盖“投融建运”全流程和生产经营全方位管控体系。加强文化融合、打造价值党建,以“五个一体化”加快推进文化融合,创新柔性融媒体中心机制,西藏萨迦风电、田湾滩涂光伏等多个项目多次登上新闻联播等权威媒体,累计品牌传播量破7亿次;以“3+N”党建体系助推价值创造,以“绿能先锋”探索国企党务队伍建设新路径,以“四分三定”破解“小远散新”难题,做法成效在《党建研究》《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刊发。践行社会责任、彰显央企担当,通过核电+新能源、抽蓄+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链协同,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中核集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签署的产业援疆项目之一,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彻底解决了叶尔羌河千年水患和流域春旱、夏涝、秋缺、冬枯的问题,极大缓解了南疆四地州电力短缺状况。在中核集团定点帮扶县之一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创新打造“产业引领+战略合作”的“同心模式”,投入无偿帮扶资金近1500万元、有偿帮扶资金超30亿元,引进意向投资12亿元,央企优势与地方资源禀赋深度融合,以新能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做法入选《中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蓝皮书(2022)》。

聚焦人才强企,注重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含智量”。在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上善作为,推动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100%全覆盖,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实行绩效考核评分强制分布,明确退出触发条件,2024年管理人员退出比例达7%,市场化用工公开招聘比例达100%。在坚定不移走市场化发展道路上善作为,探索实施工资总额备案制管理,坚持重点激励、正向激励、及时激励,推动薪酬分配向关键岗位、骨干人员、一线职工倾斜,加大优质风电和电价高、限电率低区域项目的激励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化。在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上善作为,持续完善人力资源和干部管理制度标准化建设,加大高端技术人才引进力度,完善标准用工模型,实施差异化用工机制,培养一支善经营、精管理、有创新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坚持“发展+安全”双向统筹,勇当国家能源战略的坚定践行者

聚焦产业发展,注重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含绩量”。在提升产业控制力上见实效,截至2024年11月底,获取新能源建设指标2855.29万千瓦;新能源在运装机规模全国第8,抽水蓄能核准装机规模全国第5,在国家第三批大基地中斩获指标834万千瓦,排名全国第2,成功跻身能源央企第一梯队,经济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在优化产业体系布局上见实效,打造“风光水网热储充”多能耦合的绿色能源产业体系,国内首个熔盐线性菲涅尔光热储能项目——玉门“光热+”示范项目并网发电,国内大型海上光伏项目——中核田湾滩涂光伏示范项目开工建设,“中核首蓄”五岳抽蓄实现首台机组并网,新能源产业发展规模经济效应凸显;“双海”战略稳步推进,相继取得中核集团首个海外风电项目、首个海上风电项目“零”的突破。在打造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圈”上见实效,协同中核集团兄弟单位打造“核产业链+”开发模式,获取江苏田湾、甘肃金塔和矿区、新疆巴楚和阿拉尔、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等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建设指标,带动集团公司相关产业链扩展延伸,协同金额超百亿元;打造“产业链协同”开发模式,与上下游企业协同推进一批示范项目,有序推动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聚焦本质安全,注重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含稳量”。在强化依法合规管理上做示范,建立风险评估专项制度及管理流程,加强重点领域合规管理,组织涵盖全级次、全领域、全要素的内控体系管理评审,开展“五星”法治单位建设,上线运行合规性文件平台,严控项目合规风险。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上做示范,按照安全环保“三大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和“五抓一强化一落实”工作方法,推进安全环保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16家单位达到中核集团二级标准。在多措并举强化资金保障上做示范,围绕“降杠杆、减负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累计完成权益性融资超300亿元,其中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是本年度行业最大规模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创造了入池项目公司数量之最。

坚持“创新+绿色”双效并进,勇当新型能源体系的有力建设者

聚焦科技创新,注重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含金量”。在推动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上勇争先,推进智慧能源系统(RDCS)接入,统筹开展无人场站建设,建成生产调度中心,完成138座无人场站建设,实现对在运项目生产数据全覆盖;推广无人机巡检,巡检线路累计超4400公里。在构建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格局上勇争先,聚焦新能源产业技术攻关,成立河南省抽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上风电联合创新研发中心、新能源多能互补与经济运行联合研发中心等科研机构,与清华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天津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前沿研究;加大能力建设和成果输出,实施“海上风电勘察建设及安全运维关键技术研究”等一批产业协同、提质增效科研项目;“智能应龙”AI研发运营中台创新应用入选工信部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典型产品、应用和服务案例(第一批)名单。在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累计实施高效施工技术、数字建造等25个科技项目,产出科技成果3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7项,获得省部级工法4项,3项质量控制(QC)小组获得国际金奖,参编国家标准14项。

聚焦“双碳”目标,注重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含绿量”。在提升资源配置能力与效率上建新功,加强运营管理集约化、专业化、数字化建设,建设23个集控中心、规划建设76个检修中心,管理单元由700余个压缩至60余个,单位生产人员劳动指标从1人/万千瓦降到0.68人/万千瓦。在能源电力安全保供上建新功,截至2024年11月底,总在运装机4727.73万千瓦、总在建装机3909.96万千瓦,上网电量554.04亿度,持续稳定增加绿色能源供应。围绕中核集团核产业布局与用能需求,与兄弟单位协同,以新能源保障核产业科研、生产的综合用能需求,助力核产业园低碳运行。在生产营销创效上建新功,开展核电、新能源、抽水蓄能等一体化电力销售运作模式研究,年度已实现绿电、绿证等环境收益超2.01亿元。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中核汇能/新华发电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沿着中核集团党组确定的正确方向,放宽视野格局、放大坐标体系,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时时、处处、人人都奋勇争先,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高质量发展的进展成效,切实担当好“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高水平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中核新能源产业篇章。

(作者系中核汇能有限公司/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