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石正军:黑土地上画冰雪

2024年12月31日,石正军在海南省海口市美社村采风。(赵寒琪/摄)

石正军,1968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龙江县,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现任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亚冬会)将于2025年2月7日至14日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这是继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综合性冰雪盛会。

对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石正军来说,最近一段时间特别忙碌。为了迎接亚冬会的召开,也为了给“尔滨”的冰雪文化助力添彩,他创作了多幅书画作品,并筹备和参与了多个艺术展。

“我是从黑土地走出来的,艺术根脉和创作灵感都来自东北大地,特别希望能为家乡的发展做一些贡献。”石正军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冰雪同梦”,投身亚冬会

此次亚冬会的主题口号是“冰雪同梦,亚洲同心”。冰雪同梦,意在亚冬会为各国运动员展现冰雪运动魅力、实现人生梦想搭建了广阔舞台,也体现了人类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更寄托着激励更多人投身冰雪运动的期待。

亚洲同心,展现了各国人民以真诚和热情增进团结和友谊,以交流和尊重推动文明互鉴和进步的共同期许,表达了追求和平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在石正军看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精神不仅要通过体育来展现,更要通过文化艺术来展现,因为冰雪文化是黑龙江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应该大力介绍给所有参加亚冬会的海外宾朋。为此,他专门创作了一幅冰雪题材的绘画作品《兴安人家》。

画面中,一个围着篱笆的农家小院宁静祥和,院门外便是大兴安岭的密林,简单的水墨色调勾勒出静谧而温暖的氛围。

“在画树林时,我特意画上了树挂,也就是雾凇。每年冬天,黑龙江普降大雪后,到处都是这样的景色。哈尔滨市内满城树挂,掩映在各种建筑中间,就像水墨画一样美。”石正军说。

在另一幅同类题材画作《朦胧雾凇》中,他更加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大兴安岭雾凇的晶莹剔透之美,黑、白、灰三色将附着在树枝上的冰凌生动地呈现出来。

“这幅画也是为了迎接亚冬会而创作的,但我想表现的不是竞技运动本身,而是竞技场所处的自然环境——大兴安岭。滑雪坡道旁的景色,体现了当地民风的自然与淳朴。冬季的大兴安岭有一种原始之美,给人的印象是幽深的、纯洁的、神秘的,这种环境是人类与自然共生并能从中获取力量的来源。”

第五届“华德杯”全国专业冰雕艺术展金奖作品《太空探索》。

除了书画创作,石正军还参与组织了多个艺术展,其中包括第五届“华德杯”全国专业冰雕艺术展。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冰雕艺术家和高校团队,大家以冰雪为媒介,共同演绎冰雕艺术的美学价值与文化内涵。其中荣获金奖的作品《太空探索》是学生团队作品,以航天飞机为核心意象,线条流畅而富有动感,象征着人类在航空航天领域不断突破的卓越成就。

冰雪打造的“童话世界”也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据石正军介绍,2025年全国青少年冰雪画艺术展即将在哈尔滨开幕,主题是“冰雪童梦,成就未来”,征集到的作品来自世界各地,内容丰富多彩——冰雪民俗、冰雪美景、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石正军希望通过这次艺术展及相关活动,进一步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冰雪文化和冰雪艺术。

曾辍学做豆腐

石正军对东北的黑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老家在黑龙江省龙江县农村,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

14岁时,石正军辍学了。他对记者回忆:“那时农村正在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周围跟我年龄相仿的孩子,主要是从14岁到17岁的,为了让家里收入高一些,很多都不上学了,每天下地种田或者放羊放马。”

除了这些农活儿,石正军还跟着父亲学会了做豆腐。

“我爸爸每天凌晨2点起床,把头天晚上泡好的豆子磨成豆浆,在锅里熬上。我是4点起,负责摇风轮,它类似一个手摇吹风机,能让火烧得更旺。当时农村的电力不足,我要连续摇四五个小时的风轮。”因为家里买不起煤,只能烧焦油渣。这是热电厂和钢厂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污染性很大,但价格便宜。

到早晨八九点钟,豆腐做好了。石正军又赶着马车,走村串巷去卖。

寒冬腊月里,他的衣服因为做豆腐时吸收了水汽,像盔甲一样冻在身上,再加上烧焦油渣时熏出的烟,全身黑乎乎的,“只有咧嘴笑时露出的牙齿、转眼珠时露出的眼仁是白的”。

就这样过了两年。有一天,石正军上小学时的校长前来借焦油渣烧火做饭,石正军的父亲干脆留校长在自己家吃了一顿。聊天时,校长说:“你应该让石正军继续读书。这孩子上学时总考全班第一,就这么荒废了太可惜。”

经过考虑和商量,石正军的父亲听从了校长的建议。

其实,石正军心中一直残存着上学梦。在辍学的两年里,他还坚持自学俄语。在校长的推荐下,他到离家20公里的一所中学复学了。

报到那天,石正军自己背着行李,从汽车站走到学校,因为路不好走,他摔了五六个跟头。

“我非常珍惜复学的机会,所以很刻苦,每天早上5点就到教室自习。冬天的时候,我会提前把炉子烧热,等同学们7点到校时,教室里是暖的,我也学习两个小时了。”石正军很快又成了全班第一名。半年后,他升入初三,被分到成绩最好的尖子班,还当了班长兼学习委员。

毕业时,他考入龙江县第一中学,继续当班长,后来又被评为齐齐哈尔地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高考成绩因此加了20分,远远超过了重点线,考入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

从“玩手戳”起步

石正军从小就对篆刻感兴趣。初中时期,他经常自己做“手戳”——把塑料牙刷柄切成方块,在上面刻名字。这个爱好,他一直保持到大学。

“刚到哈尔滨读书时,我还有点自卑,因为同学们谈论的很多事物我都没听过。有一次,一个同学用洗洁精洗碗,我才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这种东西。”

为了克服自卑心理,石正军在学习和文体特长方面努力提升自己。1990年,为了迎接第七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召开,哈尔滨举办了主题篆刻大赛,石正军的作品获得了三等奖,一下子成了校园名人。这对他是一次莫大的鼓励。

之后不久,他认识了一个女孩,后来成为他的妻子。

“她当时刚从军校毕业,分到我们学校所在的军工大院部队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俩相识了,后来逐渐发展成恋人。”石正军回忆道。他把女孩的名字刻在手戳上,作为礼物送给对方。没想到,女孩在部队里的业务师父是一位篆刻高手,还是哈尔滨市篆刻学会的秘书长。

在名师的指点下,石正军正式走入了篆刻殿堂。“老师跟我说,你光练篆刻不练书法是不行的,因为没有笔意。于是,我又开始练习书法,从篆书入门。”

大学毕业后,石正军进入哈药集团工作。他的大学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后却选择了销售岗位。在之后的20年里,他一边工作一边练习书法和篆刻,从普通销售员逐渐成为销售科副科长、科长和销售总监,同时,他的书法和篆刻作品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专业艺术展中获奖,并被多家专业机构收藏。

2003年,石正军离开哈药集团,开始从事医药代理工作,同时兼职当书法篆刻老师。2012年,他的书法作品在韩国首尔展出后,获得较大反响。有媒体评论,石正军的作品“整体风格古拙大气,浑厚苍茫,潇洒冷逸,其所作简帛古隶,风标独具,自成一格”。

“文化是冰雪旅游的魂”

2013年,石正军调入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正式进入专业机构工作。之后,他又开始在绘画领域钻研,尤其是大写意山水画、冰雪山水画等。

“在艺术风格上,我推崇大道至简,也喜欢删繁就简,以简洁的艺术语言表现中国画的意境。”石正军说。

2022年,石正军调入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任秘书长;2023年初,担任该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在随后召开的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第十届理事会理事。

最近两年,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冰雪旅游获得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在石正军看来,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首先是总书记指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是哈尔滨冰雪热的根源和最大推动力;其次,哈尔滨本身拥有的冰雪资源和冰雪文化传统,是发展文旅产业的基础和优势。但我认为,哈尔滨之所以能吸引到世界各地的游客,核心还是人——哈尔滨人的热情、诚意、努力,被全国人民、被世界看到了。”

石正军认为,哈尔滨的冰雪旅游特色在于“完整性、立体性、综合性”,其中不仅有美景,还有历史文化、商业服务、衍生产品,“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黑龙江地区人民自古以来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多民族融合的地域文化,包括举办亚冬会这样的国际赛事,很多体验是在其他国家的冰雪城市感受不到的。可以说,文化是哈尔滨冰雪旅游的魂。”

2024年12月,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里,游客在畅玩。

现在,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游客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景点越来越丰富、科技手段越来越新。比如冰雕上的灯光设备,从最早的灯泡变成节能灯带,又升级为投射激光灯,此外还有人工智能设备的运用,将冰雪建筑与艺术设计完美融合。

谈到这些发展变化,石正军感到非常自豪:“现在,我每到一地,都会说一句话:我在‘尔滨’等你。”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