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用好运河这张“金名片”,把运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近年来,拱墅区扎实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助力更好擦亮“运河明珠”幸福底色。
高水平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实体化运作,赓续传扬大运河文脉。一是组织协同形成合力。首创大运办并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各街道成立“运河明珠建设”工作小组,进一步深化区街两级互联互通。积极与市商旅(市运河)集团协同推进,建立双方分管领导每月召开协调例会、工作人员日常对接的工作体系。二是文脉研究落地见效。2024年9月,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大运河文化转化中心正式落户拱墅,助推运河文化研究成果加速转化,积极打造政产学研用合作共赢的拱墅样本。三是社会力量全面参与。2024年6月,举办大运河文旅体观察员聘任仪式,邀请浙江作协名誉主席黄亚洲、奥运冠军汪顺等110名国内外知名人士担任大运河文旅体观察员(2024—2029),为拱墅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出谋划策。
项目化推进,全面展现运河明珠新貌。一是高质量建设文化地标。高品质打造大运河杭钢公园、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大运河未来艺术与科技中心、大运河生态艺术岛、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运河湾TOD、小河公园二期、华丰造纸厂工业遗址公园等标志性工程,不断促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年轻化”。二是高标准提升展陈空间。优化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工艺美术馆、手工艺活态馆等文化场馆的数字化展演效果;提升武林美术馆、运河南城市非遗会客厅中的大运河文化元素,打造“运河南”博物馆群。三是高水平推动文旅产业融合。推动大运河杭州段文创旅游IP建设,培育“运河南”文旅IP。积极推动大运河、西湖、良渚三大世界遗产联动创新,整合景区推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落地武林门码头“中国大运河景区南大门”项目,进一步彰显地域个性、激发区域活力。
产业化引导,提质升级大运河文化产业。一是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构建“2+3+X”产业发展体系,积极推进新一代文化产业园区集群建设。依托智慧网谷产业集聚效应,发展数字创意、动漫游戏、工业设计、文化娱乐等文化产业。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在电竞、现代广告、数字内容等产业布局大运河文化主题项目。二是大力推动“年轻业态”发展。组织开展大运河杭钢公园音乐节、电音节、电竞节等活动,增强大运河文化与Z世代的情感连接。聚合发展水上旅游、水上休闲,推出大运河赛艇赛、水岸互动CityWalk游线、水上剧场《如梦上塘》等文体产品,提升水岸互动的文旅融合。三是迭代升级特色文化产品。持续优化新年祈福走运大会、大运河庙会、大运河国际诗歌节、大运河戏剧节等节庆活动,整合北关有庙市、非遗那些市等,持续推出音诗画快闪等年轻态系列活动,增强文化产业的“拱墅魅力”。
整合化推动,聚焦聚力大运河文化惠民。一是成功举办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系列活动。承办2024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开幕式;承办首届“秋白中短篇报告文学奖”颁奖典礼暨大运河文化文学精品创作活动启动仪式,颁奖地永久落户拱墅;协办2024“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启动仪式,持续擦亮大运河“世界文化金名片”。二是支持鼓励大运河主题文艺精品创作。推出首部江南古运河文化实景演出作品《如梦上塘》,杭州新天地集团打造《X秀》,参与出品大型话剧《北上》等;成立“让世界爱上千年大运河”大运河艺术团;举办杭州奇妙夜拱墅专场活动并发布大运河主题歌《一路好运》,举办浙江省街舞超级联赛总决赛等,各大文艺项目成功“出圈”。三是精心组织全民参与文化品牌活动。做精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节、运河文化“四季歌”等运河系列文化活动;开展大运河非遗花伞市集、北关市集、祥符花朝等全民参与特色活动;持续举办“一河串百艺”、少年非遗说、“指津·非遗谭”大运河非遗讲坛等品牌活动。
未来工作重点
完善组织架构,统合多元主体。积极与市商旅集团(市运河集团)等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要主体无缝对接、同向发力,形成“1+1>2”的强大工作合力。紧跟上级部门的决策部署,强化高质量项目对接,积极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支持。突出智库联动,邀请国际领域专家,联动大运河文旅体观察员,广泛凝聚大运河文化研究、挖掘、建设的力量。
突出地域特色,擦亮拱墅品牌。抓好辖区文化资源梳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切实加强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工业遗存、自然生态保护利用力度,留住运河两岸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历史风貌。持续举办大运河戏曲廊道演出季、运河好声音等亲民活动,让文化“润泽”拱墅。专注做强运河文化超级大IP,放眼全球,开展大运河文化国际宣传推广。
统筹优化布局,助推产业发展。以大运河拱墅带为脉,推进文化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和产业空间的重塑提升。以商务社区建设为抓手,拓展以楼宇经济为载体的运河立体商圈;沿运河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将大运河文化带和大武林、大运河、大和平、新天地四大商圈全域资源串联整合,促进文旅消费提档升级、互融共兴。设立更多名人工作室,扩大文化人才聚集效应。结合区文旅消费活动,深化文创产品开发,助推运河文创产业蓬勃发展。
全面提质增效,建好民心工程。围绕运河扎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打造文化类场馆、城市书房、嵌入式体育场地,形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0分钟健身圈”。鼓励引导运河沿岸原住民通过房屋出租或自营的方式参与运河旅游产品开发与经营,构建大运河居民共同体。积极推动社会力量传播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格局。(拱墅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应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