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推动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需要我们深入把握。《决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讲,社会发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等发展状况的综合反映。国家治理要实现与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就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国家治理要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变化状况,促进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当代社会的生产力不仅具有高度复杂性的特点,而且具有高技术含量,其发展离不开现代化国家的科学规划、制度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国家治理现代化,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才能更好地催生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发展未来产业、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就要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这些政策和治理体系可以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战略产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创新空间和有效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基础在于实体经济,要防止脱实向虚,就需要有效的国家治理:一方面应当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合理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另一方面要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

国家治理要不断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关系不断进步。首先,国家治理要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建立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以此推动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全面提升劳动主体的能力,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其次,促进生产关系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平等的社会关系。只有在这种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中的公平正义的要求。具体来说,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要在以下多个方面着力: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推动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税收制度和税收结构要有利于社会公平。

国家治理要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动,促进经济基础的完善。一般而言,经济基础包括所有制、分配制度和经济运行机制等在内的经济制度。国家治理要促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一方面要继续健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和层次,使各种所有制经济能够相互在竞争中合作;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发挥各种分配方式的积极作用;还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角度讲,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含着以下“三高”:市场环境质量高,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市场运行质量高,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市场配置效率高,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律的角度讲,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包含着以下三个“更”:更高的经济效率,避免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于周期性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财富的毁灭;更公平的市场正义,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要实现少数人的发财致富梦,而是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向善的伦理价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用文明力量制衡市场自发作用的非向善性,发挥其“经世济民”的正面价值。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责编:周素丽/美编:石 玉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