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前沿理论 > 正文

增强教育强国“六力” 支撑健康中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这深刻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以教育强国“六力”为目标推动国家医学力量建设,是提升医学教育质量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支撑,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核心关键,也是建设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

强化思政引领力,厚植医学人才理想信念之基

强化思政引领力,是坚持人才培养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也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核心所在。

医学教育培养的是未来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是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生力军,医生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其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医学院校要把德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不断强化使命驱动,帮助学生树立探索重要发现、解决重大问题、服务国家需求的理想信念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要通过建设医学人文教育基地,将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医风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更多怀有仁心的医学人才。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医学实践相结合,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优化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人文关怀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锻造人才竞争力,培养复合型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锻造人才竞争力,关键在于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人才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医学院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医学院,要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加强基础与临床、预防与临床的深入融合,夯实附属医院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作用,构建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以疾病系统为模块的整合式课程体系,形成贯通生命全过程、健康全周期的教学体系。要加大“医学+X”“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复合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动不同学科内在知识结构的融会贯通,形成多学科师资团队育人新范式,依托高水平创新实践基地强化学生交叉性、创新性项目的科学研究实践,提升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要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医学教育发展,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医学教育教学全过程、人才培养全链条,加快培养掌握数字化智能化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

铸牢科技支撑力,打造医学科技创新战略力量

铸牢科技支撑力,要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

医学院校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加快以引领性成果为导向的医学创新体系建设,打造集疑难重症诊治中心、个性化诊疗技术创新源、健康产业孵化基地于一体的生命健康领域科技创新高地。要加强学科交叉,统筹布局数字与智能医学、精准医学、脑医学、航天医学等战略新兴学科领域,形成临床医学与工程、信息等学科会聚和跨领域融合创新学术生态。要推动重大科技攻关,加速实现源头创新,解决我国在基础医学创新成果转化中的“卡脖子”问题,提升临床重大疾病诊治能力,在生命健康领域掌握一批颠覆性技术。

提高民生保障力,筑牢人民生命健康防线

民生保障力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人民属性。

医学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速转化医学、系统医学、个体化医疗、智慧医疗等一系列新医学理念的提档升级与成果产出,不断推动医学科研成果临床转化,为疾病防治和健康维护提供重要支撑。要坚持大健康理念,探索开设国家健康战略急需和传统医学院校短缺的专业,形成主动康健类、临床技术类、药械康复类三大专业群,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要发挥高水平附属医院在人民生命健康保障中的主体作用,产出更多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指南,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巩固民生保障力,打造百姓健康守护网。

强化社会协同力,汇聚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合力

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是一项协同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将各方主体力量凝聚协同起来,增强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共生互动的能力。

医学院校要积极与政府、医疗机构、企业等多方主体开展合作,发挥其各自优势,促进与附属医院、研究单位、优势企业的紧密融合,形成医教研政企育人共同体。要与社会各界共享资源、互通有无,加强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效衔接,促进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产业转化相互融合,在提升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同时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医学人才。

扩大国际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是教育强国的显著标志。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

医学院校要主动适应国家重大需求和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建立“全人培养、全球合作、全链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海外一流高校共享共建前沿性课程等,推进构建多维度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推进中西融合医学人才培养。要深化与国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创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形成前沿研究创新策源地。要不断优化学校国际化管理的机制体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着力提升临床医学国际影响力,构建全球开放合作的中国医学新高地,为全球医学教育提供中国方案。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医学院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己任,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朝着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扎实迈进。

(作者:李晓明、黄荷凤,分别系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医学院党委书记;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责任编辑: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