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引领力”是教育强国的首要特质,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举旗定向、汇聚共识的关键作用。当前,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青年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探索增强思政引领力的有效路径,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更为坚实的思想基础与智力支撑。
思想引领: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任务,更肩负着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共识、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增强思政引领力的重要抓手,要求我们在思想层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创新,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青年特点的思政教育话语体系。
守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正,讲好政治话语和理论话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不仅承载着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解读与传播,也蕴含着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其科学性、真理性是我们坚定信仰、指导实践的基石。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结合时代特征和实践需求,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引领力。
创强国建设之新,讲好时代话语、生活话语和网络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创新性地融入强国建设新要求,关注社会热点、回应时代关切,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了解社会发展趋势,讲好融合时代精神、生活智慧及网络元素的话语,以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方式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目标引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高校增强思政引领力的中心环节,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正确、成效显著的关键所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刻关切。
增强思政引领力,高校应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系统性与针对性,确保思政元素融入各类专业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多元化教学模式,以生动的实践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思考深度;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不仅要强化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更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进而提升教师言行示范引领学生成长的能力;在校园文化方面,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在评价体系上,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机制,既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核,也重视对其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评价,以此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力和实效性。
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大变局背景下价值冲突愈发凸显,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个体与集体之间的价值观念碰撞激烈,这些价值冲突与矛盾影响着青年学生个体的精神世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是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的关键路径。
一方面,要深化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高校应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学术论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精髓。同时,结合历史与现实,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生动体现,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另一方面,要拓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向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高校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活动,深刻领会价值理念的现实意义。同时,丰富“道德讲堂”“榜样力量”等活动形式,通过真实案例传递正能量,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形成知行合一的良好风尚。
文化引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根本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诞生于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意蕴深厚,体系宏大,为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科学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高校增强思政引领力的根本遵循。
强国建设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活力,中华文明赋予强国建设以深厚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文化根基,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和美学追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革命文化激励青年学生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学生积极向上、追求卓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实质,丰富文化教育形式,用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组织引领:系统集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道”是事物在运动与发展过程中所展现的根本原则和规律特性,探索并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之“道”至关重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协同性以及整体性特征,就要在实践中“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系统集成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政引领力的重要保障。
以系统思维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高校应积极整合和优化对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有益的要素和资源,厘清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内在联系,实现系统集成、相互促进。进一步推动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不断优化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整体性思政引领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形势需求。
以“大思政课”为抓手,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加强家校社政企多方协同,构建全方位、各阶段、多层次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空间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立体、多元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作者:李楠,惠州学院副教授,博士)
【基金项目】广东省2023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课题编号:2023GXJK056)阶段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