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在福建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常委、民建福建省委会主委吴志明围绕平潭综合实验区的耕地保有量问题,提出了关于支持核减平潭耕地保有量的建议。
吴志明指出,根据《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23—2035年)》,实验区的发展需要优先保障开发建设用地,用地计划指标应由省政府单列并予以倾斜支持。然而,平潭综合实验区自身用地后备资源不足,特别是在“三区三线”划定后,实验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大幅增加,对实验区的开放开发空间造成了较大制约。
他提到,实验区成立前,平潭作为福州市下辖的一个海岛县,在耕地保有量上作出了较大牺牲。尽管在2013年,平潭永久基本农田从10万亩核减到3万亩,为实验区的加快建设提供了空间基础,但2022年“三区三线”划定后,平潭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又增至7.54万亩,占长期稳定利用耕地面积的82.58%,增幅高达151%。这一变化与实验区的发展定位所需的开发建设强度存在较大矛盾,对实验区的组团成片开发、重大项目落地以及推进两岸融合项目建设造成了重大影响。
此外,吴志明还指出,平潭的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土地产出效益较低。目前,平潭综合实验区的耕地面积为9.42万亩,但耕地质量多为9-12等,10-11等耕地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94.45%。尽管全区稳定粮食生产播种面积为5.5万亩,但主要种植的是甘薯和马铃薯等薯类作物,适宜种植稻谷的耕地仅100亩左右。这使得实验区基本农田的实际产出效益远低于水稻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考虑到平潭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产量对全省粮食产量的贡献值较低,吴志明建议,由省自然资源厅等省直相关部门牵头,会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向上呼吁,争取自然资源部等国家有关部门支持,适度核减平潭耕地保有量。具体而言,他建议将平潭耕地保有量调减至7.2万亩,核减2.27万亩(主要核减坡度15度以上的耕地面积0.2414万亩和2019年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内的耕地面积2.0363万亩),同时将永久基本农田数量恢复到原3万亩,使实验区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与平潭耕地质量实际情况相匹配。
【文章来源“中新网福建”,转发时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