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着力打造“理论宣讲轻骑兵”特色宣讲品牌,创新用好“选、搭、用”三把“钥匙”,畅通旗级、苏木、嘎查三级平台载体合作共享,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常态化,积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使理论“春风化雨”,让理论宣讲更加“声入人心”。
聚焦“谁来讲”,建强宣讲队伍,选优“传授者”
统筹整合宣讲资源,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宣讲队伍体系,构建理论宣讲工作大格局。组建领导干部宣讲团。定期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活动,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等,党员领导干部结合岗位实际,用朴素的语言、生动的实例,向基层党员群众宣讲所学、所感、所悟。组建党支部书记宣讲团。定期开展“书记讲给书记听”宣讲活动,邀请优秀党支部书记依次上台宣讲,结合本嘎查实际,分享经验做法,畅谈发展思路,用“乡土味道”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组建青年干部宣讲团。积极发挥“青春力量”,选拔优秀宣讲人才,组建了一支以“90后”为主体、青年干部为支撑的“选调声·青干音”青年志愿宣讲团,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开展各类宣讲活动,用青年的声音把党的创新理论及时有效地传送到广大干部群众中,推进党的理论政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聚焦“在哪讲”,扩充宣讲阵地,搭建“学习台”
巩固传统阵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基层党校、草原书屋等,建立固定的宣讲活动场所,将传统阵地打造成基层宣讲的孵化器和示范点。同时,依托“医路邮我”志愿服务党建品牌,将理论宣讲融入“帮办代办”,搭建民生服务“连心桥”。打造特色阵地。创新打造特色阵地,充分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青山绿色资源,探索党性教育与红色旅游融合新路径。实施哈萨尔文化园党建主题蒙古包、海流斯太嘎查党史馆等实践基地,创新打造党的理论宣讲立体“教科书”,将红色教育与民族团结相结合,进一步推动“情境实践”和“学思悟践”融为一体。用活网络阵地。积极开辟新媒体理论宣讲阵地,推进宣讲活动进网络,依托“北疆云讲堂”微信公众号等理论宣讲新平台,开展“线上”集中学习,让微视频、微课堂等理论课堂从“纸面”走向“云端”,让宣讲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
聚焦“怎么讲”,丰富宣讲方式,创新“多载体”
创新宣讲方式,通过“理论+”途径,深入浅出地解读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惠民政策,提升宣讲工作质效。把理论宣讲与榜样故事相结合。开展“学习身边榜样 汇聚奋进力量 ”宣讲会,先后推出党校老师、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等身边力量,把宣讲扎根在各行各业,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以小喻大、借事说理,为全旗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把理论宣讲与文艺演出相结合。结合乌兰牧骑文艺下乡、呼斯楞“最美”千村百场巡演等大型文艺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红歌比赛”群众性文化活动,把理论宣讲融入文艺表演活动进行讲解,用“文艺”的方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大政方针、各项惠民政策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说出来、唱出来、演出来,让理论宣讲变得“鲜”起来、“活”起来,让党的政策更接地气、更入人心。坚持“大水漫灌”与“精准滴灌”相结合。把脉群众需求,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用好文化广场、党群活动中心等场所,在开展“医路邮我”“背包讲堂”等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采取入户上门、“乡音”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法律、医疗、防诈骗等知识,说百姓话、讲百姓理,让基层理论宣讲“有声有色”,真正让党的理论动起来。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沙德格苏木 李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