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至今已走过不平凡的9年。公司于初创绝境中谋变突围、困顿迷茫中攻坚奋进、强国建设中勇毅前行,走出了一条锐意进取、创新发展的新路。站在如今的发展方位,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公司将以归零心态重整行装,大踏步迈上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充分肯定九年发展成绩,汲取发展力量
公司成立之初,面对改革重组的困境、白手起家的局面、生死存亡的考验,牢记“唯有发展才能赢得尊重”,在国家局党组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公司上下团结一心、迎难而上,以壮士断腕的魄力抓品牌重塑、以愚公移山的恒心抓企业发展。9年时间,公司税利总额、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发展速度和质量前所未有,发展成绩令人自豪,值得倍加珍惜。总结起来,有“五个坚持”。坚持党建引领,把准发展方向。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激活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坚持创新驱动,深挖发展源泉。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坚韧执着,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融会贯通,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坚持品牌带动,牢固发展基础。积极融入“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战略,全体干部职工坚持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心盯住品牌干,重塑了品牌形象。坚持产业布局,建强发展链条。致力于夯根基、补短板,聚焦主业长链强链补链,持续推进重大项目攻关和产业基础改造工程,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坚持队伍锻造,厚植发展保障。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员工队伍年龄、专业、经历结构持续优化,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站在发展的重要关口,我们回望曾经走过的路,不是为了从过去的成功中寻求慰藉、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是要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二次创业再出发的信心和勇气。
辩证把握当前发展形势,增强发展信心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辩证分析从局部到全局、从眼前到长远的发展形势,充分运用历史和现实的发展经验,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坚定“进”的信念、增强“胜”的决心。
一是勇于直面当前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过去9年,我们度过了转方式、调状态的阵痛期,进入了优布局、提质量的成长期,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企业仍面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乏力、发展态势有所减弱等现实问题。企业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守得云开才能见月明,只要练好内功、顶住压力、坚定前行,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二是倍加珍惜当下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站在二次创业的新起点,我们必须清楚看到、牢牢抓住、用好用足各种积极因素。宏观政策的交汇叠加优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七个聚焦”之一,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作为2025年重点任务之首,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巩固传统消费,挖掘新兴消费,释放更多消费潜能。四川独特的区位优势。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叠加“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国家战略,资金、技术、人口等要素资源进一步向四川聚集,为我们做强做优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行业和地方政府的关心帮助。国家局、地方党委政府全力支持公司的发展,给予我们前所未有的关心重视,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发展信心。
三是充分认识公司具备的发展优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既要勇于直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要清楚地看到公司未来发展具备的有利条件。公司有生产全品类产业链的比较优势、省内市场的潜力优势。此外,我们还有结构合理、各有所长的领导班子、素质一流的科研人才和技能大师,还有能吃苦、肯奋斗的职工队伍,这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理清未来发展思路,整合发展动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公司坚持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既在战略上布好局,又在关键处落好子,研究提出了“强化高端引领、讲好长城故事、努力进位争先”的战略任务,以认真做好六项工作推动“三大战略任务”落地落实,续写公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是激发思想动能,汇聚发展合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完成“三大战略任务”,必须从思想上克服精神懈怠,时刻保持干事激情和良好作风,汇聚起“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强大精神力量。增强责任意识。始终牢记“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切实践行企业所肩负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为行业和地方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坚定必胜信念。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冲出“敌军围困万千重”,就是因为始终保持必胜信念。我们必须发扬“永不放弃、绝不认输”的精神,蹄疾步稳、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提振全员状态。面对发展中的阶段性难题,全体干部职工要始终知责负责、履职尽责,动起来、跑起来、快起来,高效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增强创新动能,激发创新活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完成“三大战略任务”,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加强技术储备。持续深化与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所、一流企业的交流协作,在前沿研究、基础研究、跨学科研究等领域下苦功,切实增强“从0到1”的原始创新动能。抓好产品储备。坚持“两高两低”发展方向,紧跟市场变化、竞品动态、消费热点痛点,前瞻性做好产品储备。用好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8个省部级及以上创新平台作用,深化与地方的科技创新协同,最大程度集聚科技创新力量。优化体制机制。健全完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制度体系和奖励评价指标,加快推动更多创新成果接受市场检验。
三是深挖市场动能,提升品牌势能。完成“三大战略任务”,要集中一切优势资源全力攻坚,把市场动能转化为品牌持续发展的强大势能。优化品牌布局。制定层次分明的品牌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品牌布局,持续巩固发展成果。加强市场布局。以基地市场辐射带动周边市场,抓好重点市场,进一步挖掘行业优势市场的潜力,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营销工作质效。严格实施“一地一策、一品一策”,快速捕捉市场需求,系统谋划“消费者工程”,持续加强终端基础工作。抓好品牌传播。加快推进品牌文化的有机融合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提升品牌的传播力、影响力。
四是提升要素动能,增强发展韧性。要素的高效配置,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完成“三大战略任务”,要持续提升人才、原料、生产制造等关键要素动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尽快打通“四条通道”,持续优化完善各类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构建质量高、结构优的原料供给体系。持续优化原料供给结构,扎实推进基地单元建设,稳步提升整体适配率、精品原料模块使用符合度。增强高品质、集约化的生产制造能力。严格全过程质量管控,接续推进“高质精品”和“品质卓越”工程,持续优化工厂产能布局,动态调整产品生产安排,打造快速响应、高效集约、优质低耗的生产制造基地。
五是激发转型动能,建设新质企业。推进企业发展转型升级,既要增强“硬实力”,也要深耕“软实力”。完成“三大战略任务”,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文化赋能为抓手,着力打造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建设“数字工厂”。着力推进生产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梯次培育国家卓越级、行业先进级智能工厂,加快打造“数据驱动、业务主导、服务延伸、生态构建”智能营销平台。建设“绿色工厂”。建立碳排放双控机制,推进“能效领跑者”评价、绿色工厂评价体系和现代绿色物流体系建设,推进生产材料绿色化转型。建设“产业龙头”。建设一流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服务企业,打造配套产业龙头企业,努力争当行业多元化企业经营管理排头兵。建设“企业文化”。深化“正直豁达、智慧精微”企业文化塑造,加强品牌、安全、质量、廉洁、法治等系列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传递企业文化“正能量”。
六是夯实保障动能,护航企业发展。高效治理能力,是企业发展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完成“三大战略任务”,要着力防风险、强激励、优治理,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充分发挥“两个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激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深化“两岗一区两队”建设,营造“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完善激励关怀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分类优化考核办法,持续提振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精气神。持续提升治理效能。加强战略目标、投资项目管理,扎实推进“大规范”建设,构建多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增强规范工作整体效能,持续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
征途星辰大海,潮流浩浩荡荡。2025年是公司成立10周年,也是公司正式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之年。面对创业路上的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我们将在干事创业的征程中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义无反顾推进改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