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深入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形成的历史脉络

——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

【摘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追溯建党精神产生之渊源,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密码,掌握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对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基因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2021年9月,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2022年10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列为大会主题的重要内容。202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察时指出:“一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树高千丈必有根,历史开始的地方也是精神的源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城南书院,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之美誉,这里既是湖湘文化发祥地,也是毛泽东思想萌芽地,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和形成亦有重大贡献,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坚持实事求是,播下思想火种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一师的前身城南书院有着深厚的“实事求是”湖湘文化品格,民国初年推行的《教养学生之要旨》第五条规定:“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势,察社会之情状,实事求是”,并辅以修学旅行制度来实施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这种先进的办学理念,在师生中播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火种。

在实事求是校风影响下,一师师生注重研究社会现状,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在西学东渐最盛,中国青年都向往国外留学时,毛泽东同志经过仔细思考则认为:“但我并不想去欧洲。我觉得我对我自己的国家了解得还不够,把我的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蔡和森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与毛泽东同志通信说:“以我观察,中国行俄式革命,反动必较俄大。”中共一大后,蔡和森指出要根据中国各阶级的势力来制定中国革命的策略。李达在1921年《马克思派社会主义》一文指出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范式决定于中国的国情和国民性。他和毛泽东同志在自修大学的《新时代》发刊词中强调国家如何改造、帝国主义如何打倒、武人政治如何推翻、如何建设,本刊必有一种根本的研究和具体的主张贡献出来。可见,当时一师早期建党先驱已经在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后来,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出现迷茫和困难时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写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才溪乡调查》《兴国调查》等,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敢于坚持真理,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大道,在关键时刻挽救红军、挽救党、挽救中国革命。

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责任担当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标示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毛泽东同志曾经说:“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了基础。”一师早期以“知耻”为校训,坚持道德实践(德育)、身体活动(体育)和社会生活(智育)“三育并重”,培养“身心并完”的人才。

在道德实践方面,学校善于借各种纪念日和重大社会事件来贯彻“知耻”校训,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时时以国耻唤醒学生之自觉心”。如当时的校长孔昭绶的《国耻日演讲》、编印揭露日本侵华和袁世凯卖国罪行的《明耻篇》等。毛泽东同志阅读《明耻篇》后,在封面题字:“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在身体活动方面,推行军国民教育,组织训练兵式操、成立护校学生志愿军、积极开展各种课外运动会等,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英勇斗争精神,培养文武兼具的人才。毛泽东同志等人特别爱好体育,认为冬天游泳、冷水浴可炼就“猛烈无畏”的意志,其中尤以毛泽东同志意志最强,他常“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冷水浴也一直坚持到毕业。他于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明确倡言: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在社会生活方面,强调学习学科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注重实践,求真务实的品格。学科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既要睁眼看世界,又要了解地方现状;既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学校的修学旅行制度通过社会调查来实事求是验证真知真理。如毛泽东同志等人在1917年暑假不带一文钱历时一个多月走访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以及191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考察洞庭湖、浏阳等地,对当时中国的社会情况有了深刻洞察。

传播马克思主义,厚植人民情怀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追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长沙,以一师师生为中心组织成立了新民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俄罗斯研究会等进步团体,利用自己创办或主编的《湘江评论》《新湖南》《女界钟》等报刊积极宣传新思想,开办文化书社,发行进步刊物,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觉醒一代人民群众,成为当时湖南人“精神食粮的仓库”。这些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和形成奠定了深厚人民根基。

被蔡畅誉为“建党先声”的新民学会就是以一师围绕在杨昌济身边的哲学兴趣小组为基础组建起来的。学会创始人蔡和森留法期间“猛看猛译”《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成为最早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行者。在会员通信中,蔡和森率先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主张走俄国阶级斗争、劳农专政的道路。毛泽东同志表示深切赞同,“因俄式诸路皆走不通了新发明的一条路”,并认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在新民学会通信中,毛蔡相约建党。到1921年初,新民学会由进步学术团体向具有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治团体转变,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成为孕育湖南早期革命家群体的摇篮。

文化书社等是湖南马克思主义传播枢纽和前沿阵地。为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等新思想新文化,毛泽东同志与何叔衡、方维夏等人创办了文化书社,销售《马克思资本论入门》《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史》等马克思主义书籍。毛泽东同志与何叔衡、谢觉哉、李达等人还创办或主编《湘江评论》《新湖南》《新时代》《湖南通俗报》等近十种进步文化刊物作为前沿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掷地有声提出“六不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后又连续发表了三篇《民众的大联合》,呼吁“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要冲决一切罗网。毛泽东同志还先后组织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俄罗斯研究会,指导一师进步学生团体“崇新学社”开展活动,很多社员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俄罗斯研究会以“研究俄罗斯一切事情为宗旨”,指引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一大批青年留俄勤工俭学,他们后成为党和军队的杰出领袖。毛泽东同志在一师求学期间,还组织兴办工人夜校,不只教工人识字等基本文化知识,还宣传进步思想,进行政治教育,使一师夜校成了“平民教育”的试验基地,帮助广大工友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

积极建党建团,铸就奋斗底色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无畏艰险、挺膺向前的历史主动精神和豪迈气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大本大源”马克思主义真理已经找到,就要着手建党建团,投入实际革命斗争运动中。

毛泽东同志在陈独秀的帮助下,在湖南秘密开展了建党活动。他秉承组织新民学会时挑选“纯洁、诚恳、奋斗、服从真理”的会员,“结合一个高尚纯粹勇猛精进的同志团体”的经验,特别注意党员质量。在建团时要求也同样严格,他函告张文亮要寻找“真同志”,稳立做事之根基。1921年6月,毛泽东同志和何叔衡从一师出发,到上海参加中共一大。回湘后,毛泽东同志利用一师教师身份,秘密开展湖南党组织建设工作。他首先成立了中共湖南支部,并到湖南三师成立湘南第一个秘密党小组、第一个团支部,翌年又指导建立了湘南第一个党支部。毛泽东同志还到安源考察建立中共安源支部,到岳阳建立中共铁路工人小组。1922年,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建立了党支部,夏曦任书记。完成三个支部建设后,中共中央局批准在中共湖南支部基础上建立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毛泽东同志任书记。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依托自修大学、文化书社和长沙望麓园织布厂等开展革命活动,既有党员人才培养机构又有宣传出版喉舌,还有产业经济支撑。这是早期建党工作的一个突出特色。湖南的建党工作迅速发展,到中共三大时被陈独秀称赞为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说工作得很好。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师人敢于反抗军阀强权。“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湖南后,毛泽东同志当即以一师学生会名义发出声援传单,号召“毋忘国耻,誓死反抗”。邓中夏从北京来湖南联络后援,找到毛泽东同志后,两人当晚来到一师后山,与蒋竹如、陈书农、张国基等人见面,商议尽快成立湖南学联,实行罢课,响应北京学生运动。学联成立后掀起了湖南“五四运动”的高潮,敢于斗争。随着运动影响的扩大,《湘江评论》《新湖南》先后被湖南军阀张敬尧查封,抵制日货活动亦被武力镇压。一师师生联合省内其他进步力量掀起了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最终迫使张敬尧仓皇从湖南窜逃。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成立后,迅速开展革命活动。毛泽东同志以一师和清水塘住所为据点,成功组织了长沙泥木工人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粤汉铁路工人罢工等。湖南产业工人的大罢工,锻炼和造就了一批优秀工人干部和革命将领。一师人张昆弟成为了著名的工运领袖。大革命爆发后,大批一师人走上了革命道路,如徐特立先生于1927年在白色恐怖笼罩下毅然决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280多位一师人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其中有建党先驱蔡和森、何叔衡,早期革命领导人罗学瓒、郭亮、夏曦、方维夏等,也有军事将领段德昌、袁国平、毛泽覃、蔡协民等。在组织开展建党活动及早期革命斗争中,一师革命先辈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深刻诠释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

追溯建党精神产生之渊源,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密码,掌握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对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亦能为新时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为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基地研究员)

责编/李丹妮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周小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