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比较研究 > 正文

以五个“必须统筹好”提升高质量发展韧性

作者:贾若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创新性提出五个“必须统筹好”,这是新时代新征程我国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结晶,对于指导2025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五个“必须统筹好”,妥善处理好五个“必须统筹好”中的结构性关系,不断提升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中最为核心的问题,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重大举措。有效市场就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畅通流动,不断激发各类要素参与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市场“无形的手”让要素顺畅流动起来,让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活跃起来。有为政府就是充分发挥好政府市场规则“制定者”和市场秩序“监管者”的作用,不断拆除影响生产要素顺畅流动的政策“藩篱”和行政壁垒,不断消除行政性垄断,有效矫正市场失灵,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厚植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的“沃土”。

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畅通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良性循环的一头一尾,犹如跷跷板的两端,需要在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找到合适的动态平衡点,才能更好以供给创造需求,以需求牵引供给,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就是不搞自我小循环,而是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很好结合起来,着力打通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任督两脉。一方面,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有进有退、有增有减、有保有压,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提高供给质量,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供需的适配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之举,加快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性,就需要坚持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双轮驱动”,更好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和持续迭代更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一方面,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另一方面,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前沿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提升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传统产业不断焕发新生机。

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资源,经过长期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累计了规模庞大的存量资产,成为世界上超大规模经济体。2024年,我国GDP将突破130万亿元人民币,不论是增量和存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一方面,要注重盘活存量资产,只有盘活存量资产,国民经济才能很好循环起来,才能创造更多的增量资产。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到有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领域,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做大增量资产,通过增量资产带动存量资产的优化升级。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打好政策“组合拳”,更好统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推动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实现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不断提质扩量。

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质量和总量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是强和大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对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规模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扎实的物质基础。提升发展质量,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性,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我国高质量发展韧性。做大总量,关键在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范围,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