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是人民政府的天敌,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基层“微腐败”看似“微”,因其发生频率高且涉及范围广,对人民群众的“痛感”更强,“微腐败”也可能成“大祸害”。因此,反腐败斗争需长期保持高压态势,始终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走好群众路线,找准“蝇患”根源。基层“微腐败”呈现出点多面广、变幻莫测的特点,旁人难以感知,也难以看清,但腐败问题的严不严重,基层群众感受最直接,身边的“苍蝇”少没少,基层群众最有发言权。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准确定位反腐败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真正打到痛处、治到实处。党员干部应善于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心声,听实情、察民意,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始终以群众的关注点作为开展工作的发力点,以永远在路上的决心和韧劲,持续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亮剑”。
强化案件威慑,遏制“蝇贪”蔓延。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也是最直接的震慑。整治基层“微腐败”,必须坚持以案件查办为引领,下好线索排查“先手棋”,高度重视信访举报,深挖彻查漠视和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持续释放严的信号。要严把案件查办“质量关”,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确保办案公开透明,依法依规确保每一起案件都成为铁案,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要做好典型案件的及时通报,让腐败分子真切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从而心生敬畏、悬崖勒马。
树立问题导向,铲除“蝇害”病灶。坚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突出重点发力、靶向治疗,找准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腐败规律,聚焦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领域,开展集中整治。要始终以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硬指标,不断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为群众称赞的“满意清单”,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持续加大基层反应强烈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整治力度,从根源上破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真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义乌市委组织部选调生 陈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