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网评> 正文

学习三中全会 | 打通循环堵点,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改革

当前,我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与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相互交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迫切需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全面部署,对于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超大规模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优势

市场规模是特定空间范围内基于人口数量结构、收入水平、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所形成的整体经济规模,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空间。在全球化进程中,一些中小规模国家为了实现自身发展,把追求“共同市场”和“市场一体化”作为扩大自身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我国国土辽阔、人口规模巨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整体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也显著提高,形成了以14亿人口为基础、以完整工业体系为支撑的大规模市场,这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最大优势。

打通循环堵点,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能否充分发挥,关键在于市场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全国统一市场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高,人员流动性明显改善,区域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相对照,全国统一大市场仍然存在堵点、卡点。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针对不当市场竞争、市场干预和市场分割等影响国内大循环的突出问题,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和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打通循环堵点,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首先要统一市场规则与标准。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对于维护市场秩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发挥着规范、引导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前提下,加快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公平竞争和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通过强有力的改革举措破除行政垄断、内卷招商等影响国内大循环的做法,提高全国市场在规则、标准、监管、资源流动等方面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其次是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要素市场化改革要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针对要素市场分割、价格机制扭曲、制度保障不完善等影响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相关领域改革,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完善生产要素的报酬机制和定价机制,让市场在生产要素配置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优化组合与高效利用。

第三是加强市场设施建设与联通。市场设施涵盖交通、信息、能源等硬件基础设施以及金融服务、商贸服务、交易规则等软件要素,是商品、要素高效流动、高效配置的重要载体和经济运行的动脉。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着眼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建立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破除商品要素跨区域流通的障碍,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趋势,加快布局数据中心、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支撑力更强的新型基础设施,赋能国内统一大市场;要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数据市场、技术市场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动市场体系互联互通和高水平共建共享。

顾自刚:中共舟山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