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主题活动 > 正文

红色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伟力

——“红色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会议综述

为进一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红色文化根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力量。2024年12月21日,由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红色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江西师范大学师生代表近百人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学者聚焦主题,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进行了探讨交流,形成了内容丰富、观点多元的会议研讨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向度研究方面。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学明教授系统阐述了“红色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伟力”,认为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形成的文化,是由无数的革命志士的鲜血染红的,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种以人民群众为情怀的文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文化的最高原则。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冉教授阐述了“现代化的文化向度与文明向度”,聚焦现象、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文化文明交融背后解决的问题,认为中国共产党以全面的视野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一体谋划、一体推动,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文明现代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郝立新教授分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原则和路径,认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储著武教授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形态认知的演进切入,提出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两个结合”,推动“两创”落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启示方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理论视野》杂志主编秦刚教授总结并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启示”,认为必须坚持独立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应突出现代化的人民性,注重民众的期许和要求;应把握社会发展进程,以阶段性目标把握现代化的时代性;应在开放中发展,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结合;应发挥好政党的引领作用,为现代化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德山教授从政治、思想、方法等维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历史经验”,总结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将党的全面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以人民为中心有机统一的实践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坚持守正与创新、合作与开放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怀友教授认为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根本工作方法、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是推动重大改革举措精准落地的有效途径。必须用足用好调查研究这个制胜法宝,把握发展规律、解决发展难题,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下功夫研究破题思路和办法,使各项改革举措更加精准有力。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汲取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方面。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朝峰教授阐述了党的革命精神内涵特征和生成机理,认为革命精神是党的斗争武器,革命精神是自塑和他塑共同“合塑”的结果,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具有强大的情感感染和激励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春玺教授认为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与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品质,新时代党发扬斗争精神是应对国内外新矛盾新挑战的迫切需要。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要坚持斗争的“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抓“关键少数”与引领“绝大多数”相统一,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相统一。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张广兴教授阐述了“以改革开放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认为以改革开放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然选择、以改革开放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其内在的文化基因、以改革开放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实践证明的正确选择。在以改革开放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把握解放思想与坚守正道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与鼓励基层创新探索的关系、加强经济建设与促进社会发展的关系、稳定国内市场与开拓国外市场的关系。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丽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韩旭教授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论述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如何赓续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在红色文化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传播方面。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永福教授分析了如何“铸魂润心强体:发挥红色文化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精髓要义,不断完善红色文化理论和知识话语体系、课程教材以及教育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积极主动运用网络载体、数字技术、信息资源,契合青年大学生的需求更生动地展示红色资源,促进红色文化话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增强红色文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洪玲教授认为,构建红色文化自主知识体系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应对文化竞争,分析了构建红色文化自主知识体系面临理论研究深度不足、学科交叉融合不够、传播方式创新乏力等现实挑战,并结合北京理工大学的   思政育人教学实践,分享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促进跨学科协同、拓展多元传播渠道等创新做法和关键路径。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新影教授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红色文化的学术挖掘与资源开发日益深入、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关注期待显著提升等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的时代机遇,提出了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的现实挑战和建议思考。

在红色文化赋能“大思政课”方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文成教授从为什么融、融入什么、怎么融入阐述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机理机制探析”,认为要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历史视野与现实观照相融通、讲深道理与讲好故事相统一、常态融入与特色教育相配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完善课程规划、合作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效果评价等机制。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赵正桥教授介绍了该校聚焦红色文化研究,打造重点研究方向和学术团队、开发红色课程、构建“行走课堂”、建设大学生红色教学实践基地等经验做法。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董蕾教授认为,要用好用活革命文物资源,全面推进爱国荣校主题“大思政课”,建设搭建高水平支撑平台,实现馆校之间跨界融合,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守正创新中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一博副教授分析了如何“讲好红色故事,提升思政课针对性亲和力”,认为要讲“深”,遵循“从熟悉处设问,往困惑处延伸”的原则,构建有效的“问题链”;讲“透”,讲“活”,关键是需跳出学术论文思维惯性,通过案例分析,层层展开,让结论呼之欲出,水到渠成,不断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吸引力。(作者:江西师范大学 尤琳、黄远明)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