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好评中国·追光青年】草原上的“理论学习轻骑兵”

最新追光青年-文章配图

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跟进到哪里,党的好声音就传播到哪里。近年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通过创新整合力量、用心定制内容、精心拓展载体,发挥青年作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创新整合力量,组建过硬宣讲队伍

走进新安镇前进村党群服务中心,这里正在开展一场由包联单位旗委党校组织的“聚焦民生、情牵百姓”宣讲活动,大家围坐在一起,老师们为群众详细列举了近年来党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包括农业生产补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社会保障以及农业科技推广等多个方面。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这些政策的具体内容、申请条件和操作流程,拉近了党群之间的距离。

为了更好地把“热气腾腾”的理论知识送进百姓心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入脑入心、落地生根,乌拉特前旗从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扎实、表达能力突出几个方面选拔“理论学习轻骑兵”,同时,通过举办“理响乌拉特前旗·总书记来到我家乡”干部职工理论宣讲比赛,选拔出一批让干部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接地气的优秀青年宣讲人才。

1

全旗以加强宣讲队伍建设为抓手,广发“招募令”,组建了“理论学习轻骑兵”宣讲队、包联单位宣讲队、百姓名嘴宣讲队、劳模宣讲队、基层宣讲小分队等36支宣讲队伍。截至目前,宣讲队开展集中宣讲140余次,覆盖人群13000余人次,真正让群众深刻认识到惠从何来,更加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2

用心定制内容,探索多元宣讲模式

走进乌拉山镇民族社区,一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活动以当地文艺工作者弓秀清创作的原创歌曲《娜仁花开向太阳》拉开了帷幕。

乌拉特前旗针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农牧区、社区、“两企三新”组织等不同领域,结合各领域实际定制讲课内容,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分众化宣讲,把理论讲鲜活、把思想讲透彻、把故事讲生动,传递党的声音,宣讲党的政策,让各领域人群听得懂、愿意听、喜欢听。

“为了让居民群众能够听得懂、记得住党的好政策、好方针,我们将理论政策寓于三句半、快板、山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中进行传唱,使政策宣传更加生动有趣。”乌拉特前旗乌兰牧骑队长肖玉梅说。

4

在机关企事业单位,聚焦自身岗位职责,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作为理论学习的根本任务,用事实数据、典型案例,鲜活生动地从不同角度展示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全体干部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在农牧区社区,结合实际从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出发,探索通过庭院宣讲、小区宣讲、圆桌宣讲、文艺演出等形式,开展场景式、互动式嵌入微宣讲;在“两企三新”组织,立足展现各行各业草原儿女在各自的岗位上担当实干、默默奉献,为建设好美丽家园、筑牢祖国北方安全屏障接续奋斗的情景,开展示范宣讲。截至目前,在各领域党组织开展示范宣讲60场次、微宣讲350余场。

精心拓展载体,构建特色宣讲平台

眼下,正值农闲季节,苏独仑镇的“板凳讲习所”又热闹了起来,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聆听“乡音宣讲团”成员用亲切的乡音讲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等理论政策。

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村内广场等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宣讲员的身影,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党的声音。“老师们用家常话、地方话给我们讲身边的惠民好政策,原来党和国家为我们做了这么多!”苏独仑镇村民杨乃儿在听了“乡音宣讲团”成员的宣讲后感慨地说。

5

针对不同受众人群,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精心设置一批小而精的宣讲课程。线下,利用现有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活动室、文化大院等平台,以讲党课、召开专题讲座、“背包讲堂”、乡音宣讲等形式,开展订单式、流动式宣讲。同时,依托党史党建展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农耕博物馆、西纸记忆展厅等全旗各领域17个教育场馆,以场景式、体验式宣讲有形有感有效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发自内心感党恩、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在线上,利用“理响乌拉特前旗”视频号,制作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理论宣讲微视频14期,群众点击量达到11.6万人次,推进党的理论政策随时学。

各领域宣讲队以“小切口”讲好“大道理”,用“身边事”讲清“大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为谱写乌拉特前旗高质量发展篇章贡献智慧力量。(作者:聂祥蕊)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