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云南大理市:全维度激活人才发展引擎

近期,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工业级5G创新应用(大理)研究院、古生科技小院等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与云南省大理市本土优秀人才代表齐聚一堂,交流心得,共话发展。“这样的交流机会十分难得,在岁末年初,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理市对人才的重视。”工业级5G创新应用(大理)研究院执行院长许春荣表示。

据悉,2024年以来,大理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围绕“深挖本土人才、引入优秀人才、强化服务保障”的目标,不断强化人才工作,推动人才引擎动能不断转化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势能。

向内深挖,激发本土人才内生力。立足本土资源,最大限度挖掘和开发现有人才的潜能。大理市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非遗传承技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实施“技能名匠培养专项”“青年技能人才培养专项”培养工程,努力选拔培养一批技能拔尖、技艺精湛并具有较强创新创造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在带徒传技方面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目前,大理市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首席技师5人,大理州“苍洱人才霞光计划”技能名匠7人,大理州“苍洱人才霞光计划”青年技能人才35人,各级技能人才培养项目涉及扎染、刺绣、黑陶、茶叶等多个领域。坚持把人才链嵌入非遗产业链,积极探索“非遗文化+市场产品+旅游体验+就业致富”发展新路径,鼓励引导非遗人才将非遗技艺向文旅体验项目延伸,让非遗贴近游客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大理非遗。大理彝族非遗作品走进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非遗产品远销美国、英国等国家;2025年春节白族非遗扎染技艺体验项目搜索量同比增长453%。

向外拓展,激发外来人才聚合力。坚持需求导向,建立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紧盯高精尖缺引才。围绕洱海保护治理等重点工作,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古生科技小院、工业级5G创新应用(大理)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为全市医疗卫生、环保、生物科技领域提供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的有力支持,2024年建立专家工作站8个,柔性引进权威专家、博士及高校人才100多名开展科研、医疗服务2000多人次。依托大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打造“艺术家第二居所”,吸引越来越多的“新大理人”到大理定居。在成功打造双廊镇伙山村、大理镇中和艺术村的基础上,以海东镇上登石头村为依托,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携手成立石头艺术村,引入30多位知名艺术家,涵盖油画创作、歌曲演唱、陶艺制作、雕塑创作等领域,成功开展校地研学活动2场次,吸引参与师生50人次,有效促进艺术教育与地方文化的深度融合。

靠前服务,激发人才发展向心力。聚焦人才需要,强化工作前瞻性,着力升级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推出人才政策组合拳,探索制定和完善《大理市人才分级分类认定办法(试行)》《大理市“苍洱人才惠享卡”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推动形成上下衔接有序的政策保障体系,促进人才工作更加开放高效。围绕打造环洱海“人才康养圈”目标,持续深化“苍洱人才心居”“苍洱人才心咖”制度,授牌环洱海高端民宿酒店“苍洱红驿·人才心居”15家、授牌高品质咖啡店“苍洱红驿·人才心咖”16家,努力从吃、住、行各方面拓展人才服务保障事项。常态化开展人才走访问需,整合行业部门资源,实现协同联动,主动对接人才需求,在资金、项目、生活等方面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良好保障,组织市级各群团组织以及行业部门主要领导开展“心系人才·三道茶叙”青年人才座谈、联建活动,让人才真正感受到大理市惜才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中共大理市委组织部  张瑞杰  田宇娇)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