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更好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

摘 要: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肩负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责任双重使命。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能够激发国企勇于创新、融入市场,优化激励、提升质效。要通过完善授权机制,健全容错机制,建立商业保险机制,优化激励相容机制等措施,激发和保护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发挥国企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 国有企业 创新精神 社会责任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鲜明特征,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关键力量,同时也是中国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企业强则国家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我国上榜企业数量为142家,连续五年稳居全球第一,其中大陆(含香港)公司数量达到135家。国有企业是我国上榜企业的中坚力量,我国大陆(含香港)上榜国有企业达97户,占我国上榜企业总数的68.30%、总营收的75.89%。由此可见,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在新时代必须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等重要阶段,实现了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国有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企业的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2.3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39.6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3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效率指标明显提升,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38.2万元增长到每人76.3万元;税收等贡献也很突出,累计上缴税费约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7,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资本1.21万亿元。

企业家精神是推动国企高质量的关键力量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这一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突出特质的集合,重点体现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视野开阔、追求卓越等方面,同时在道德、社会价值等层面有着更高的追求。企业家是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所在,富含企业家精神特质的优秀企业家能够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作出重要贡献。

提升国企研发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家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和重要品质,是企业家的灵魂。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对外部的依赖性较强。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能够帮助国有企业在这些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企业家精神倡导探索和创新,强调自主研发和科技进步。通过强化企业家精神,国企领导者能够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带动企业主动攻关核心技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在于引领企业开展前瞻性的技术创新,推动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这不仅能显著提升企业自身的科技竞争力,还能增强国家整体产业链的安全性。企业家通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决策,带领国有企业在科技发展前沿做出战略性布局,抢占技术制高点,从而摆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同时,创新研发通常伴随着高风险和不确定性,这是国有企业从“大”到“优”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能够激励国有企业在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推动技术攻坚。企业家精神促使国有企业敢于投入资金和资源进行创新实验,勇于挑战和攻克核心技术难题,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提升国企市场竞争力。国务院国资委就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会议中提出,新一轮改革行动乘势而上,瞄准全面推进相关改革成果制度化、长效化、实效化发力,目的在于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行。国有企业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普遍面临融入市场经济不充分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充分激发和释放企业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企业家精神则强调对市场机会的敏锐把握和快速反应,这正是国企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通过发挥企业家精神,国企领导者可以制定市场导向的经营策略,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从而摆脱以往过度依赖行政决策的束缚。企业家精神倡导自主决策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使企业能够迅速调整战略,抓住市场机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此外,企业家精神还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支撑。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企业家精神能够有效吸引和留住高端技术人才,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责任感,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强大的支撑。最后,企业家精神能够在国有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鼓励员工大胆尝试、勇于创新。通过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从上到下形成对技术创新的共识,进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升国企治理效能。企业家精神强调通过创新的管理方式和激励机制,充分释放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具备企业家精神的领导者不仅能够优化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还能通过市场化的激励手段,如绩效薪酬、股权激励等,激发员工和管理层的创造力和主动性。2023年,国企改革迈入了向纵深推进的新阶段,国企股权激励也步入了战略调整阶段。截至2023年12月31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告了43个股权激励方案。通过引入这些创新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国有企业可以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构建更具活力和弹性的组织体系。企业家精神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倡以成果为驱动的管理模式。这意味着在改革过程中,国企可以通过引入灵活的绩效管理和成果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公平、公正的考核和奖励制度,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运转效率,还能够有效打破传统体制中的惰性,推动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促进内部改革的加速落地。

提升国企发展质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强调质量和效益。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求国有企业摒弃粗放型增长模式,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重视质量和效益的提升,重视企业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进步,实现高质量发展。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驱动,正是推动国企从粗放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出“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为广大企业家带领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遵循。通过倡导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持续改进,促使国企转变发展理念,更加注重技术进步、产品质量提升和产业升级,引导企业从短期利益的导向转向长期战略规划,避免盲目扩张的风险。企业家精神鼓励国企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建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中,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此外,企业家精神的长期战略视野还帮助国有企业摆脱短期利益驱动,更加专注于技术创新和未来市场需求的满足。通过创新思维引导国企投资新技术和新领域,例如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技术,企业能够有效提升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助力其在全球经济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过程不仅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资源配置,还使国企在应对全球化挑战时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

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内在特质

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内在特质,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将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作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之一。目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阶段,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要努力实现经济行稳致远,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水平,主要增长动力必须做相应转换,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首要动力,也是企业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勇于创新、突破常规、不断追求卓越是现代企业家的核心素质,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广大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密不可分。正因为广大企业家站在改革的最前沿,积极探索和引领创新,才塑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勇于创新的内在特质不断得到巩固,成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容。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不仅推动着企业的发展和转型,也为企业创造了持续的竞争优势。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许多新的挑战。同时,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也给我国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已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家应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应对新挑战,探索新思路,创造新机会,从而开辟新局面。

社会责任意识是企业家精神的应有之义。无论是企业家还是企业,生存与发展都要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尤其是在追求自身利益和发展空间的过程中,必须明确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企业不仅仅被视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更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们的行为对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深远的影响。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对社会的义务,也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企业家精神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涌现出了大量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他们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许多企业家将自身的商业利益与社会公益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公益基金、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等方式回馈社会。他们的行动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品牌价值提升,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这种双赢的局面,既满足了社会对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期待,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不断完善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体制机制

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文章,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作出重大部署,强调:“要根据形势变化,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谋划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大力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是推动国企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的关键路径。

完善授权机制,赋予企业家更大的自主决策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一以贯之”,即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了国企改革的方向。要实现政企、政资有效分开,建立规范、有序、合理的关系,合理授权放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上级政府逐步向国有企业家下放决策权,减少企业家的机制束缚,能够有效激发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比如,通过董事会中心主义模式,使决策权更多集中于企业家,减少政府的过度干预,让企业家敢于实施风险性的创新决策。在放权的过程中,必须警惕权力寻租问题。放权不仅要赋予企业家个体更多的自主权,还应当考虑到企业家群体的整体协作作用,通过差异化的表决制度,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企业家不应仅仅是单个个体,而是一个协作群体。只有在制度框架下,通过集体精神的激发,才能实现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健全容错机制,宽容企业家创新可能的失败。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而创新必然伴随着风险和失败。因此,容错机制的构建是政府激励国有企业家敢于创新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落地举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防止追责不力,又防止追责泛化简单化。具体而言,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白名单”和推行“商业判断规则”来对企业家的决策进行合理的风险容忍。白名单机制意味着国有企业家做出的创新性决策,即使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也不会受到严厉的追责,从而减轻其在创新过程中的心理负担。商业判断规则则为国有企业家提供了合法合规的决策依据,只要其行为符合商业惯例和法律要求,即使决策失误,也不应受到过度的处罚。容错机制有效降低了国有企业家在创新中的风险顾虑,鼓励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大胆尝试和探索。

建立商业保险机制,缓解企业家创新面临的风险。保险机制的引入,能够为企业家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降低其在履职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比如,通过配置董事责任险,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家在企业经营中可能面临的个人责任风险,增强其决策的自由度与信心。同时,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制度的健全也为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确保其创新成果不会轻易被侵权或剽窃。只有企业家能够安心从事创新活动,才能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因此,这些保险制度的实施,不仅提高了企业家的抗风险能力,也增强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动力。

优化激励相容机制,激发企业家主动创新的动力。应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和晋升机制,充分考虑企业家的个人特质和贡献程度,实现差异化激励。确保国有企业家能从创新决策成果与责任承担中获得制度回应。同时,还应加强对企业家的绩效考核和评价,确保其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此外,应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明确企业家的忠实勤勉义务和职责划分,推动董事责任制度重构。通过加强对企业家的监督和指导,能够确保其合规履职。并且,应加强对监督结果的运用和反馈,及时纠正国有企业家的不当行为并督促其整改。通过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为企业家提供更加规范、透明的履职环境,推动其不断成长为具有高尚品德和职业操守的企业家。

参考文献略

【本文作者为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黄 珺;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湖南大学金融发展与信用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 杨胜刚

责编:冯一帆/美编:王嘉骐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