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以“四个着力”深化文旅融合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任务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近年来,陕西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立足文旅发展优势,坚持“大文旅”引领、“链群式”推进、“大统筹”保障,推进文化旅游业在资源开发、产品供给、服务升级、业态拓展等方面更有成效地融合发展。

着力挖掘历史文化富矿,持续激发文旅融合内在动力

文旅融合要守牢文化的“根”与“魂”。陕西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推动唐风古韵与现代潮流交融,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持续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文化旅游内涵品质。坚持把大遗址保护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工作重点,探索出了大遗址保护的“四个结合”保护理念(即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城乡基本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相结合的理念),并由此形成“五种发展模式”,包括“退耕还林模式”“国家公园模式”“市民公园模式”“民营资本投资模式”和“集团运作模式”,实现了大遗址与现代社会的相融共生。持续推进世界文化遗产和重点区域文物保护项目有序实施,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推动考古发掘与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深度融合,推进石峁申遗,深入推进太平遗址、秦东陵等重点考古研究,建设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中华文明重要标识地,积极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唐风古韵与现代潮流有机融合。以文化遗产为“源头活水”,以旅游为“涓涓细流”,积极将文物工作纳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探索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旅游的传播优势带动文物资源“活起来”,推进文旅行业成为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形成贴近现代生活、多姿多彩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文博热潮席卷全国,“国潮”非遗深入人心。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等文博历史场馆,成为游客触摸历史、了解文明的文化艺术宝库。钟鼓楼、城墙、大明宫等历史遗存让人仿佛又穿越回了千百年之前,美食遍地的永兴坊、时尚潮流的嘉汇坊、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大唐长安盛景等彰显了千年古都沉淀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创新的崭新气象。

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助推各类文化创新创造竞相迸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五级服务设施体系业已建成,公共文化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坚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新发展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有效发挥示范县区和镇街创建评选工作“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创新发展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西安市鄠邑区的关中忙罢艺术节、安康市汉阴区“四链一体”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案例入选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组织评选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为国家层面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贡献了陕西经验。创新文化空间形态和内容供给,推动公共文化机构拓展服务功能,在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非遗展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机构增加旅游服务功能,营造主客共享的服务空间。

着力布局八大链群建设,持续推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文旅融合要创新呈现文化的“形”与“神”。陕西布局八大链群建设,招商引资蓄势聚力,做大做强链主企业,持续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招商引资蓄势聚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坚持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组织文旅工作,通过重大项目扩建与新建工程,聚焦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均衡发展,持续优化文旅产品体系,扩展文化服务渠道,不断丰富文旅市场供给,促进新业态、新场景、新成果蓬勃生长。建成“1+3”文化旅游高质量项目建设体系。项目库入库项目1171个,总投资3434.25亿元。丝路欢乐世界、西安际华园冰雪运动中心等56个重点项目建成运营,秦文化演艺《赳赳大秦》于2024年9月27日投入运营,场均上座率85%以上,票房收入超2500万元,西安太古里项目加速建设。组建文旅金融服务中心,用好贷款贴息、“文旅贷”等财税金融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和政银企对接,扩大有效应的投资,推动形成“蝶变效应”。

做大做强链主企业,筑牢产业发展硬支撑。坚持宜链则链、宜群则群、链群结合,突出最具基础、最有优势、最富活力的业态,梳理形成旅游景区及线路、文娱演出、文化创意、商旅名街、会展经济、赛事经济、出版发行、乡村旅游8条重点文旅产业链群,逐链群制定工作方案,专班推进8条链群延链补链强链。各链主企业充分发挥国有大型文化企业领军作用,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增强聚集效应,推动协同发展。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曾连续12年入选中国文化企业30强,陕西旅游集团曾连续3年入选中国旅游企业20强。陕西华夏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入选“2024·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

“积链成群”初见成效,产业体系渐趋完善。坚持“链长制”推进,形成省市联通、部门联合、政企联动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协调机制,做到优势巩固与新质培育并进、链长统筹与链主带动共促,以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产业内生动力,以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动能转换。深入开展文化产业“十百千”培育工程,创建省级示范园区、重点园区、示范基地,支持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全产业链群提质增效。2024年,西安文化科技创业城产业园、曲江演艺文化中心产业园、老城根Gpark、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西部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园区和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省级文化产业重点园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领军型文化企业、骨干型文化企业和省直高成长型文化企业。

着力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新动能

文旅融合要着眼于文化激活。陕西不断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强化数字赋能,开拓游客新奇体验,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新动能。

丰富产品供给,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加强文旅产品、文旅体验融合创新,通过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持续创新为文旅行业发展提供新动能,增强文旅产品竞争力,扩大文旅品牌影响力,加快推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长安十二时辰+大唐不夜城”唐文化全景展示创新实践获评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最佳成果,“长安十二时辰”获评2024年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的长安诗灯、盛唐密盒等创新体验项目吸引了强大的客流和资金流,依托文化文物资源打造的秦亲宝贝、鎏金铜蚕等文创产品和文物仿制品进入中国礼物名单。《长恨歌》管理模式已成为中国演艺行业的样板,持续向外输出演艺运营的成功经验。

强化数字赋能,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陕西文旅业抢抓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战略机遇,强化数字赋能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出数字化消费产品,培育数智化文旅业态,促进智慧化管理营销。大力培育文旅融合数字化应用场景,创新利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数字影像技术,推动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提升数字文旅产品体验。2023年,认定文化大数据试点单位30家、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80家,建成30个文旅信息化示范应用场景项目。全省A级景区完成视频数据对接531家、客流数据对接184家,为文旅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大唐不夜城获评全国“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西安城墙文化旅游智慧沉浸体验示范园区获评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数字化助力西安城墙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入选文旅部数字化创新实践十佳案例。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国西安出海产业园等为陕西架起对外文化贸易桥梁。

发展夜游经济,扩大文旅消费规模。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底蕴,整合主题景区、特色街区、博物馆及书店、酒吧、咖啡馆、演出、体育健身等资源及夜游亮点元素,创新推出“夜景+夜演+夜宴+夜购+夜娱+夜宿”六位一体夜间经济业态模式,形成了覆盖城乡、产品多元、特色鲜明的夜游经济多业态链条。加快打造以西安小寨、钟楼、陈仓老街等商圈为重点的夜购,发展以永兴坊、兴善寺西街、西府老街等为重点的夜宴,以大明宫、曲江池、金延安及大型城市公园为重点的夜跑,融入城市特色生活和文化体验场景,探索出一条以文化驱动经济发展,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深度融合的全域、全业、全季夜间经济产业链条。先后建设11家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涵盖西安市大唐不夜城步行街、西安市西安城墙景区、宝鸡市石鼓·文化城和延安市圣地河谷·金延安街区等景区街区。

着力培塑文化旅游品牌,持续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

文旅融合要让城市出圈更出彩。陕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推进业态创新,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打造“文化陕西”IP,唱响陕西文化旅游品牌。推动“三秦四季”品牌赋能升级,持续开展“从秦岭到黄河边走边唱”文旅推广实践活动,加大旅游消费多元化和地方特色资源、产品的宣传推广,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旅品牌,不断扩大陕西文旅知名度、影响力、美誉度。华山、太白山、甘泉大峡谷让游客见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被自然资源部、科技部授予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称号,“西安饮食”品牌被商务部等5部门联合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长安十二时辰”、大唐不夜城、“盛唐密盒”等新场景、新IP火爆出圈。依托历史、红色资源等打造的《长恨歌》《无界·长安》《复活的军团》《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延安 延安》《12·12》《天汉传奇》等70余台极具文化内涵的旅游演艺,已经成为留住外地旅客、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

推进业态创新,营造“新、奇、美”场景。在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等方面大胆探索实践,以“科技+沉浸+地标性表演+网红打卡”打造了一批文旅消费项目,顺应了游客从看景观到看文化、从走马观花到深度体验的需求变化,营造出“新、奇、美”消费场景。“冰火《长恨歌》”强势推出,打破了北方冬季实景演艺零的突破,开辟中国旅游演艺新蓝海。在锻造历史文化新价值、打造文旅产业新高地方面实现破题,促进文旅经济协同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举办高规格活动,促进文化交流和互鉴。陕西积极构建文旅宣传推广标识体系,紧盯重大节假日和暑期等旅游旺季,深化“三秦四季·畅旅欢歌”主题宣传,假日旅游浪潮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积极发挥“欢乐春节”“国风·秦韵”海外文化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国际交流平台的重要作用,在中亚国家开展文旅交流活动,参加举办中美旅游高层对话、西部文博会、西安丝路旅博会,不断扩大“人文陕西”品牌影响力。高标准举办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彰显城市特色的国际文化盛会,推动西安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支持各地做好“中国年·看西安”、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过大年”、汉中油菜花节、安康龙舟赛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群众需求的节庆产品。

参考文献

【本文作者为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王 克/美编:王嘉骐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