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为期40天的春运大潮正式拉开帷幕,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从“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到“我来到你的城市”,老家父母奔赴子女工作地过年,正在这场人类年度最大规模迁徙中形成新风潮。中国铁路部门称,今年春运整体客流稳中有增,反向客流量将进一步上升。
“反向春运”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映射着中国人团圆方式的新变化,体现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给普通劳动者带来的深刻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快速提升。近年来,各地纷纷推出涉及户口、住房、社保、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人群进入城市。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社会流动加速,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得以在大城市安家落户、实现梦想。他们被所在城市接纳、认可,积极融入城市生活的同时,有能力、有条件将亲人接到城市过年,这既是对中国阖家团圆文化的传承,又给了父母分享自己打拼奋斗成果、共享城市改革发展成果的机会。
“反向春运”兴起,得益于老人“走得动”、更易走。以往年轻人过年回乡,不仅因为故乡情结,也着实因为许多老人行动不便、经济条件有限。如今,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城乡发展差距缩小、医疗条件改善,农村与中小城市老年人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已显著提升。也有不少老人认为,年轻一代在城市工作、生活压力大,“与其让其身心俱疲地返乡,不如自己主动来城里同儿女团聚”。密集的高铁网络和航空线路让千山万水被轻松跨越,点点手指就能购票打破心理隔阂,让老人更有勇气来城市“陪伴孩子”,实现团圆梦想。
“反向春运”缓解春运压力。春运期间部分大城市单向客流多,去程人满为患,但返程运力易闲置。“反向春运”改变了以往铁路、公路、航班返乡线路人山人海,而离乡线路客源不足的情况。“反向春运”让正向、反向的运力趋于均衡,保障运力资源不浪费,实现效益增长。从这个层面看,“反向春运”可以让“回家”的路更通畅。
“反向春运”需要温情以待。父母进城,不仅需要子女张开怀抱,更需要城市以包容与温情实现“双向奔赴”。今年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对部分非紧张时段、方向的旅客列车实行优惠票价。不少城市在春节期间推出适合一家三代家庭旅游的项目。比如,广州花城广场的春节灯会成为全国闻名的年味地标;在成都,宽窄巷子结合大熊猫基地的“新春文化游”吸引大批家庭出游;南京则计划推出超500场文旅活动吸引举家出游......家庭结伴出行或将成为中国今年春节期间的主流。
团圆,是春节最重要的主题。虽然春运方向在变,团圆形式在变,但“反向春运”热潮下,代际之间温情互融,城乡文化彼此渗透。春节作为“团圆节”传递的情感共识始终如一: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团圆年。(作者: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