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全国农综改试验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等政策叠加优势,探索实施建设用地盘活租赁、农业用地托管经营等“共建共富”模式,进一步放活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闲置零散土地经营权,着力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利益如何关联”等难题,充分释放乡村振兴活力。
瞄准村集体建设用地中的宅基地和经营性用地精准发力,张家楼街道实施建设用地盘活租赁,让土地变村资产原地生金,保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载体,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提质增效。累计盘活闲置村集体建设用地37亩,引进项目6个,可促进村民和村集体年增收180余万元。
利用市级资金和村集体自筹资金,盘活西石岭自然村6亩闲置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了耕读学堂和乡忆工坊项目,打造乡村民宿、创业孵化、农耕体验、养老助餐等多种业态,引进市场化组织开展农文旅资源一体化运营,建立运营分红利益分配机制,形成“一区示范、多点开花、整体运营”发展格局,实现运营收益150余万元。
同时,以放活宅基地房屋使用权为目的,建设“数字达尼”平台,提供“云上看地、云上看房”服务,精准化摸排闲置房屋145处,统一托管出租64处,为村民增收30余万元。引进国农集团建设村光里民宿项目,分期打造“一村一貌、一院一品”特色民宿30处,可为村民增收10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
瞄准提升土地集约化、高效化利用水平,张家楼街道发挥村集体建设用地“杠杆效应”,出台土地托管办法,实施农业用地托管经营,推动分散土地整合,实现“小田并大田”,让1200余亩土地规模化种植富民兴业,促进村集体年增收42余万元,村民年增收130余万元。
在王家洼子自然村的多彩农场,瓜果蔬菜缀满大棚田间,采摘、研学、骑马、垂钓等业态丰富,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孩子前来游玩,让乡村充满了人气和活力。谈起村里的变化,正在农场“上班”的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写满了对乡村发展的期待。
王家洼子盘活1.6亩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带动周边200多亩低效、零散土地集中托管,吸引市级资金和国企资金建设了多彩农场。项目采取“1+1+X”的运营模式,即一个国企托底、一个运营团队专业运营、带动若干村民参与,多渠道、多方式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解决了5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张家楼街道深化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围绕“村企共建、强村富民”工作主题,共探索实施了建设用地盘活租赁、农业用地托管经营、提供劳务服务、三产运营服务等六种“共建共富”模式,充分释放“人、地、房、钱、文”资源要素活力。
按照“模式+场景”的路径打法,张家楼街道打造了30余个“共建共富”实景,促进农文旅特色产业加速发展,持续夯实农民和集体“双增收”基础,提升了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以画美达尼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例,创建两年来,村集体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17%和45%。
在抓好产业发展和增收致富的同时,张家楼街道扛牢为民服务第一责任,开展了“德育乡村”“物管乡村”,实施“花园式”村居创建,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27个,打造了“张小花”五彩志愿服务队,办好养老助餐、就业创业等民生实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建设“五好两宜”和美乡村。
激活“新动能”,绘就“致富景”。张家楼街道锚定强村富民这一目标,不断丰富“共建共富”建设成果,持续擦亮“油画名村、蓝莓之乡、红枫小镇、富民新街”四张特色名片,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