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加速发展,老年人学习资源和活动日益丰富。但是,老有所学的支持条件和服务供给,还存在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形势和老年人日益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短板。对此,应通过扩大老年教育服务资源的有效供给,推动老年教育从“娱乐型”向“赋能型”转变,创新老年教育和老年人学习方式,推动养老服务与老年教育深度融合,有效提高老年教育办学质量等举措,进一步完善老有所学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老年人 学习 精神需求 老年教育 老有所学 【中图分类号】C924.24 【文献标识码】A
老有所学是老年人自主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有效途径,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必要支撑,是终身学习的必要环节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要方面。这一要求需要抓好落实。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指出:“丰富老年文体服务。”“建设国家老年大学,推动面向社会开放办学。依托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老年教育资源库和师资库。” 这为我国发展老年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我国老年教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和以各种方式参加学习的老年人持续、快速、大幅增加,老年教育服务的资源和网络逐步向城乡基层延伸、内容和方式日益丰富、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普及、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终身教育和老年教育法规、政策、规划陆续实施,多层级、多主体办学的中国特色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构架初步形成。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统计,在过去5年里,我国老年大学的数量年均增长速度达4.7%,我国每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拥有的老年大学约为4.3所。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全国以各种形式参加学习的老年人有2000多万人(含远程教育注册学员1000多万人)①。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基数较大,这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73%。当前我国老年教育服务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仍然较突出,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具体表现为: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对老年教育和老年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统筹协调不够。有的老年人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不强,社会存在“老年人不需要学习、没有能力学习”的偏见。二是功能定位不全面。老年教育的娱乐性内容较多,赋能性成分不足;同质化课程较多,特色化、梯度化发展欠缺。三是供需对接不精准。有的老年大学(学校)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针对性不强,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的老年教育没有瞄准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存在“所教非所需,所需无人教”的难题。四是支持条件不完善。老年教育的财政投入缺乏刚性、量化的法律约束。师资队伍不强,选拔渠道较窄,培训和晋升机制不完善,部分教师知识和能力不胜任。五是社会资本参与老年教育的积极性有待提升。有的民办老年大学因长期亏损而停办,有些能支撑下来的,主要靠其他途径赢利,线下主要是增加旅游、养生等后端服务,线上则通过做老年主播、电商等形式获利。六是质量效益有待提高。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资金资源整合和共享不足,综合效用没有达到最大化。以上问题,都需要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中着力破解。
积极倡导“在学习中养老”的思想观念
广泛宣传加强老年教育和老年人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一是有利于增强老年人社会适应和社会参与能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开展的“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教育与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8.19%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过教育和学习,其“社会适应与支持”能力得到较多或非常多的改善。②二是老年教育和学习有利于提高老年人自主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前述问卷调查显示, 87.93%的被调查者认为,其“生活品味”获得改善和提高。③三是老年教育和学习有利于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和身心健康。前述问卷调查显示,98.10%的被调查者认为,老年教育对于老年人丰富精神世界、充实自己具有重要作用。④四是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与稳定。主要是有助于促进老年人参与社区发展、扩展人际交往、改善家庭关系等。
科学阐释发展老年教育和老年人学习的可能性。一是当代脑科学研究证实,老年人脑的树突具有生长能力、有代偿修复功能机理。实验证明,老年人的脑突触和树突仍然具有形态学和功能学意义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可以使树突产生更多的关联,形成新的、相当数量的神经环路,以至超过已丧失的原有神经元的功能,使中枢神经系统这一部位形成新的树突网络,从而能够有效地补偿由于脑的老化和神经退行性改变带所来的神经结构缺陷。⑤二是当代终身发展心理学证明,老年人的智力仍然具有成长的空间。短时记忆和特定生活情景的记忆能力可能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是其他类型的记忆(如语义记忆)则很大程度上不受影响。⑥三是当代心理学认为,关于老年人认知能力不断退化的传统观点和研究方法存在误区。早期关于智力如何随衰老而改变的研究,通常使用的横断实验法有明显缺陷:无法排除年幼组因比年长组接受的教育更多而得分更高的现象。此外,一些传统的智力测验包含计时或反应时间的因素,这也使老年人的成绩更低。⑦总之,在80岁之前,认知能力的下降是微小的,可以通过训练和练习来保持。
充分激发老年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一是传承和创新“活到老学到老”的历史传统。二是树立当今社会老而好学的榜样。例如,天津市河北区衡山社区老年学校李春兰老人,八十四岁学会了使用电脑、电子邮件、微信、网购,2016 年被评为全国十佳“事迹特别感人的百姓学习之星”。三是创新“老有所学”激励机制。评选各种类型的老有所学楷模,建立老年人学分积累和转换机制,搭建老年学习成果展示交流平台,扩大老年学习的溢出效应。例如,温州市老年电视大学与有关企业签约,推动签约企业对持学员证的老年人的消费实行打折优惠。
扩大老年教育服务资源的有效供给
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发挥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老年大学的优势和积极性。一是推动更多的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举办老年大学。2018年马鞍山市残联开办了全省第一所残疾人老年大学。2022年8月,含山县残疾人老年大学开学。创办之始,该校一直坚持特色办学。坚持分类施教,对肢体残疾老人,将理论宣讲、书法绘画、辅助器具的使用适配等作为重点内容;对视力残疾老人,将器乐、盲人按摩技法、信息无障碍等作为重点内容;对聋哑老年人,将手语、助听器、辅助器具使用方法等作为重点内容。坚持康复教育一体化,为残疾老年学员适配辅助器具(如助听器),开设辅助器具的使用与保养课程,提升辅助器具使用效果。二是用好企业的办学条件和优势资源。鼓励新闻媒体开办老年大学及教学点。例如,湖南《快乐老人报》举办的快乐老人大学。摄影企业利用照相器材和摄影师的优势开办摄影老年大学,如,上海星光器材城举办的星光摄影老年大学。餐饮企业利用厨师专业优势和营业场地空档时间开设针对老年人餐饮文化体验课程。三是促进企业老年大学与驻地共建共享老年教育资源。鼓励企业老年大学积极承办社区老年学校的职责,既服务本企业退休职工,也对社会成员开放。四是发掘高校开展老年教育的巨大潜力。安徽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省属公办高校加快举办老年大学,对周边社区居民开放、招生。江苏省先后三批共认定了74个“江苏高校银龄学习中心”,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公益性特色课程和相关学习支持服务。五是充分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开展老年教育。国家图书馆开设了免费的“关爱夕阳”老年课堂,开设装裱课。重庆图书馆成立了老年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等地的老科协利用科技场馆开设老年科技大学。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利用体育场馆开办了老年体育大学。
鼓励开展各种形式的优势互补、合作办学。一是政府与高校合作。天津市静海区政府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共建区校终身学习联合体,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辛庄镇政府签约共建“区校终身学习联合体”。二是老年教育机构与企业合作。一些地方的老年大学与烟草、银行、新华书店等企业合作开办分校。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学院与叙友茶庄合作,为学员提供茶叶分类、加工、鉴别,冲泡技巧,茶道文化和茶艺表演等学习体验课程。三是老年大学与社会团体合作。连云港市老年大学与市健康学会、医学学会合作开设“健康学校”,并联合医疗机构设置 “中医养生”“老年慢病管理”“家庭护理”“刮痧”等系列课程。安徽省怀宁县老年大学与县太极拳协会、诗词学会等12个社团合作组建办学联合体。
强化老年教育服务精准供给。一是摸准需求。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虎邱镇双格村经济基础较薄弱,老年学校办学条件差,后来发展成为县级示范校、市级先进集体,重要原因之一是摸清了老年人学习愿望和实际需求。该校校长通过挨家串户和老年人促膝谈心,了解到很多老年人体弱多病,又要耕作责任田(多数种茶),在此基础上确定开设养生保健和农业科技课程,聘请乡村医生给学员讲授养生保健知识和常见病的预防知识,传授治病治伤的秘方,聘请老茶农讲授茶叶种植管理、采制技术,帮助学员们提升种茶技术,因为有了这样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老年人参与率和持久性很高。二是精准施教。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老年学校结合当地羊毛衫优势产业,开设毛衫编织班。浙江省海宁市黄湾镇是水果之乡,镇老年学校和村、社区老年学堂教老年人运用智能手机销售水果。三是层级联动。发挥国家老年大学为地方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的赋能作用。以基层需求为导向,省、市、县老年大学采用“订单式”送教方式,向基层输送老年教育优质课程和师资。
推动老年教育从“娱乐型”向“赋能型”转变
当前老年教育的娱乐性成分过重,而赋能性内容不足。各级老年大学(学校)的课程设置以文娱休闲、卫生保健为主,而心理健康、生命关怀、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课程明显不足。对此,应积极推动老年教育从“娱乐型”向“赋能型”转变。
开展职业技能教育,为老年人就业创业创造条件。江苏省太仓市老年大学成立了老年人生涯发展指导中心,开发了健康指引、兴趣培养、能力拓展和社会服务等课程;与市家政协会合作,对完成学业并经过相关技能测试合格的学员,颁发“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2024年已开设“家厨师”“家务师”“育婴师”班,下一步还将开设“小儿推拿”“婴幼儿辅食添加”“中老年营养餐”等实用技术课程。
开展创业实训。浙江省龙泉市将老年人群纳入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改革试点,打造“银耀共富工坊”系列项目,该市锦溪镇老年学校举办木耳包装销售、直播带货等培训班。贵州省黔西南州各级各类基层老年大学(学校)积极开发民俗文化课程,有的县老年大学开设布依戏、布依山歌、布依刺绣等“非遗”课程,有的利用老年学校平台开展民族服饰、手工绣、竹藤编织、特色美食等民间技艺短期培训,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经济收入。
探索开展老年学历教育。江苏开放大学自2014年起开办老年学历教育,所有本、专科专业均向老年人开放,同时,设置了专门开设面向老年人的学历教育,本科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分摄影、书画、诗词赏析三个方向),授管理学学士学位;专科设了2个专业:摄影与摄像艺术、中文。
丰富老年人阅读和学习支持服务。支持出版更多适合老年人的优秀出版物。将更多的优秀老年出版物纳入国家出版基金支持范围,持续为老年人遴选、推介优秀读物。进一步丰富适老化数字阅读资源。支持各类网上学习平台进行适老化改造,加快开发移动终端学习资源、老年教育微信公众号和电子版、有声版老年读物,方便老年人网上“听书”。推动广播、电视、报刊的学习资源数字化转型,开发微课、慕课、云课堂、网络直播课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资源。发展社区为老助学志愿服务。健全为老年人助学的志愿服务网络,评选表彰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创新老年教育和老年人学习方式
推广团队式学习。培育和发展老年学习团队,是弥补老年教育资源不足、激发老年人学习动力、满足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学习成就感和集体归属感的有效之举。培育老年学习团队,重点是突出学习元素,加强核心成员培养,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如,北京市制定了《新时代老年学习共同体评估指标(试行)》,上海市研制了《星级老年学习团队建设标准》,杭州市持续开展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认定和选树。
探索体验式学习。开发体验课程。例如,上海老年大学依托“智慧生活体验教室”,在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方面开发了60多门体验式课程。建设体验基地。西安市教育局印发《西安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管理办法(试行)》,规范特色体验基地建设。加强体验教学。浙江宁波市镇海区澥浦成人学校为改变农村老人不愿主动参与学习的现状,组织免费游学活动,参观低碳科普馆、海防遗迹博物馆、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等活动,用微课播放的方式教老年人如何坐地铁、制作家常菜,等。
发展远程教育。加强老年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江苏省推动老年教育学习资源库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征集老年教育相关资源,建立远程教育资源库,实现共建共享。丰富智慧学习场景。构建虚拟与现实融合的互动体验式学习场景,重点打造在线体验、场馆云游、AR/VR人文行走等特色学习场景。研发适老化的远程学习终端。打造适合老年人手机端、电视端等学习平台,让更多的老年人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小程序随时随地开展在线学习。提升老年人数字化素养。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数字能力培训服务。加强老年远程教育收视点管理,及时解决老年人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充分发挥“老有所学”对“老有所为”支撑作用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指出:“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学为结合”是中国老年教育的一贯原则和显著特征。1983年成立的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红十字老年人大学就把“老有所为,服务社会”列入办学宗旨。我国老年大学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实践,积累了许多值得深入总结和持续坚持的“学为结合”经验。
发挥决策参谋作用。福建老年大学经济学会成立于1997年2月20日,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欣然同意担任名誉会长,并发来贺信。该学会大力开发老年智力资源,深入研究探索我国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积极为全省两个文明建设献计献策。2024年,该学会与华福证券合作撰写的《重点聚焦“新老人”群体,加快发展我省银发经济的四点建议》,得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普遍成立了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行动。上海市退休职工大学于1997年成立了保健服务队,从校园向社区辐射,提供推拿、刮痧、耳穴、艾灸、量血压及健康咨询等志愿服务。一些老年大学还将学业成绩较好、乐于助人的优秀学员推荐到老年大学分校、街道和社区教学点担任教师。山东荣成老年大学向工业、农业、水产业等部门推荐学有所成的专业技术学员,使之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急需人才的重要来源。
提升志愿服务能力。2022年10月,福州市老年大学整合原有志愿服务工作资源,成立福州市老年大学“金色年华”志愿服务总队,并推动各分校及各县(市)区老年大学均成立各校的“金色年华”志愿服务队,编写了老年志愿服务培训教材——《志愿福州 金色年华》,为老年志愿服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开展老年大学志愿者骨干培训,制定老年大学志愿服务工作制度的制度规范。泸州市老年大学制定了基层老年志愿服务示范点建设标准、年度志愿服务计划,开展评优、表彰。
从2003年开始,全国老龄委连续组织开展“银龄行动”,截至2024年7月底,全国参加“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总人次已超700万,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受益群众4亿多人次。广大老年志愿者发挥余热,在贡献社会中实现了老有所为。
深化老年教育与健康养老服务深度融合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推进养教一体化,推动老年教育融入养老服务体系”。整合利用社区居家养老资源,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等各类社区居家养老场所内,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教育,可有效丰富住养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首先,推动教育机构与养老机构联合。江苏省在全省范围内推动建设“养教联动”基地,将老年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养老机构,对每个基地分2批给予10万元专项支持经费;组织老年大学学员与养老机构结对,定期进养老机构为院内老人提供所需要的志愿服务。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些养老机构分类对老年人提供不同的教育服务:对低龄老年人,提供体闲娱乐型、学术型、生存技能型、生活艺能型等系列课程,开展常规式教学;对高龄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文化娱乐类课程;对失智老年人,开展园艺治疗以及趣味游戏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其次,推进社区居家层面的“养教结合”。天津市将老年人学校纳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建设标准,由福利彩票公益金给予建设补贴。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古田县等地探索“农村幸福院+乡村乐龄学堂”的办学模式,每周组织老人学习一次,实行“共学、共伴、共餐”。福州市探索“9点钟课桌”“11点钟饭桌”和“四点半课堂”错时利用模式,实现老年人饭桌、课桌按需转换。
最后,推进康、养、学、游联动。培育“医养教”相结合的老年教育共同体,将“养、医、体、文”等场所与老年人学习场所结合,在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医养教结合试点,创新老年教育办学模式。加大健康教育、体育健身在老年大学(学校)课程中的分量,加强老年游学基地建设,整合文旅、科普等各类公共文化资源,打造更多的终身学习体验基地。
完善老年教育和老年人学习的条件保障
建立健全多样化的经费投入机制。一是探索建立“生均+专项”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福建省石狮市从2015年起,把老年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市老年大学和所有基层老年学校经费均纳入市教育预算,由市财政按每人每年 250 元的标准纳入预算。2018年6月,安徽省财政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年教育发展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老年大学(学校)专项办学经费定额保障机制。2022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老有所学”暖民心行动方案》,明确规定:“县级以下公办老年学校,按200元/人·年标准拨付人均保障经费。”对改建的县、乡、村公办老年学校,按财政供给渠道一次性分别给予不少于20万元、10万元、3万元的改造建设补助(其中,省级财政对脱贫县按标准的一半给予补助)。湖北省从2023年起实施“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老年人学习活动场所专项资金补助项目三年行动”,以专项资金补助项目为示范引领,推进全省基层老年人学习活动场所建设。二是鼓励社会捐赠。福建省晋江市老年大学成立了由40多名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社会贤达、企业家组成的老年大学董事会,为老年大学筹集了不少资金资源。石狮市的一些老年人把举办寿宴的资金节省下来用于支持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江苏元林慈善基金会捐资2亿元,建设好江阴、泰兴、靖江三所老年大学,交由政府管理,并按以奖代补的形式提供办学经费支持,形成了民建公办的办学模式。
突破老年教育师资队伍的瓶颈。一是拓宽来源。福建三明市沙县区乐龄学堂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从教育、文旅、卫健等部门招募一批;从乡镇中小学幼儿园选任一批;从本土志愿服务人才中发掘一批;从乐龄学堂的优秀学员中培养一批。福建省泉州市从1998年起组建县、镇两级老年教育“讲师团”,下乡巡回授课。不少地方建立了“能者为师”的选拔机制。安徽等地允许在职人员和大学生到社区学校当教师。二是积极储备。江苏沛县多方打通老年大学教师来源通道,全面登记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在艺术、体育、文学、信息技术等方面有专业特长的在职教师,形成在职教师老年教育人才库。在文体广旅局、文联、卫健委等单位全面摸排与老年大学课程授课需求吻合的专业特长在职人员,进行梳理分类,录入老年教育教师人才资源库;还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有专业特长的社会人员进入老年教育师资人才库。三是加强培训。上海市建立老年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建立市、区、校三级终身教育教师培训体系。通过培训将一部分超编的基础教育教师转岗为老年教育师资。常州市建立老年教育师资入门培训制度。注重提升老年教育师资队伍信息化应用能力。四是强化激励。浙江省建立优质师资库,遴选“领雁”教师培养对象。常州市建立老年教育教师四级晋升阶梯: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老年教育名师。
提高老年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健全领导体制。浙江省从2022年6月启动推进老年教育资源整合试点,目标是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实现老年教育协商机制、办学标准、统计口径、激励办法、机构名称等“六统一”,实现党建、师资、教学、管理、服务“五贯通”。二是建立督查督办机制。2019年,天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将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纳入教育综合督政;2020年,将学习型城市建设和老年教育作为区政府教育督政的重要内容。《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2021年对各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方案的通知》,将老年教育发展指标纳入其中。三是建立评效问责机制。安徽省出台《关于推进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的若干意见》,要求“强化评估问效”,对群众不满意的做法及时督促整改。
其次,创新办学体制。一是建立联盟。山东省潍坊市于2018年4月成立全市“老年大学教育联盟”,制定了《联盟章程》,推动市老年大学与县(市、区)老年大学在“党建、师资、教材、教研、招生、游学、学养、人才”等八个方面实现互通。二是一体化办学。江苏省沛县老年大学是该县各级各类老年大学的总称,把全县各镇、街道老年大学列为分校,形成了以沛县老年大学总校区为主导、镇级老年大学分校为支撑、村级教学点为补充的老年教育新格局。三是集团化办学。常州老年大学建立老年教育集团,吸收养老机构、军休服务中心加入,将分校、教学点办到社区和养老院,实行“送教上门”;常州老年大学还与一家美术馆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实现共赢。
最后,推进服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落实和完善老年教育机构准入、老年大学(学校)建设、教材和课程以及学习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加强各级各类标准、规范的配套衔接,深化老年教育示范区、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和老年学习中心创建活动,带动老年教育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综上,应加快完善多样化多层次现代化的老有所学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帮助更多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协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
【注释】
①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杂志社编:《新时代老年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北京:华龄出版社,2024年,第101页。
②③④齐冬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我国老年教育发展进程的展望》,《终身教育》,2024年第2期,第10—14页。
⑤杨丽珠、刘文主编:《毕生发展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416页。
⑥⑦[美]罗伯特·费尔德曼著,苏彦捷、邹丹等译:《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年,第657页、第655页。
责编/陈楠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