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三向而行”让干部“潜绩”显出来

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显绩”,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可量化的显绩好考,无法量化的潜绩难评。只有把考核导向树起来,明确“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用”,才能将“潜绩”考实考准。

聚焦“考什么”,推动考核指标从“笼统覆盖”向“科学细化”转变。打破以往“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考核模式,综合运用差异化、个性化、科学化考核指标,从“潜藏要素”中拣出“显性因子”。考核指标设置要做到科学合理,兼顾不同地域在发展定位、资源禀赋、产业布局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多一些个性化指标,少一些笼统化标准,既注重指数测算、区域排名等“量”上的“显绩”考核,又注重发展可持续性、群众获得感等“质”上的“潜绩”考核,有效区分已有基础与当下成绩、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让“潜绩”显露出来、更易把握。考“潜绩”要立足当下着眼全局,多深挖细看,既看干部在任内干了什么,又看干部走后能留下什么,重点分析研判干部实绩过程中投入精力、思路方法、精神状态、办事效能等,真正把那些真心谋事、用心想事、踏实干事的优秀干部的“潜绩”亮出来、考出来。

聚焦“怎么考”,推动考核方式从“一锤定音”向“长线评估”转变。“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对于那些事关长远、事关基础的任务,需要久久为功,因而考核方式不能只顾一时、不顾全程。启动平时“验”、年中“查”、年底“考”的全程查绩模式,通过时查时验、定期通报、归拢建档等方式量化考核全过程,确保干部实绩查清楚、掌握透。考实考准干部“潜绩”,既应定睛看,也应放眼量,看在一些工程浩大、周期较长的项目中,是否做了默默耕耘的前期工作,是否为今后发展夯实基础、积蓄力量。同时更要赋予群众更多话语权,坚持以群众呼声评价政绩,从生态环保、社会民生、基层治理等可能一时看不见成效的方面谋划,把群众的“好差评”作为考察干部“潜绩”的“测量尺”,真正让甘做“潜绩”的干部浮出水面,让干出实绩的干部脱颖而出,让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显山露水。

聚焦“怎么用”,推动考核结果从“一考了之”向“考用结合”转变。做好考核“后半篇文章”,发挥出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助推器作用,将考出来的“潜绩”转化为“显绩”,有效避免“考用脱节”。坚持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职务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管理监督等方面挂钩,切实破解考核“一阵风”、考核过后“抛脑后”的困境。对考核结果为一般、较差等次的干部,及时谈话提醒、批评教育,帮助引导其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激发自我完善的内生动力;对在复杂环境和维护稳定、乡村全面振兴、生态保护等重大考验方面有突出“潜绩”的干部,要在评先树优、选拔任用等方面优先考虑,激励干部继续担当作为,创造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政绩,实现“潜绩”到“显绩”的有效转化。

(中共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委组织部 孟祥雨)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