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办实事、解民忧 > 正文

“敲家门”更要“叩心门”

年关将至,不少地方陆陆续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通过精心组织安排、用心推进落实,让困难群众、老党员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关怀与温暖。走访更“走心”、慰问更“慰情”。对党员干部来说,走访慰问不止于敲开群众家门,更在于叩开群众“心门”,真正让这份“温暖”送到家、暖到心、走到底。

走访慰问是群众所盼的“暖心工程”,“走”的是群众路线、“问”的是民生福祉,为的就是把党组织的关心落到实处。每每岁满冬盈,党员干部都会带着满满的热忱、浓浓的情意,一次次敲开门、走进门,一户户耐心听、细心问,从柴米油盐的日常琐事,到就业就医的长远难题,无一不在他们的关心范围之内;无论是乡间的简陋农舍,还是小区的狭窄楼道,都留下了他们温暖的足迹。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却照亮了群众的生活,也让“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化作了实实在在的幸福体验。

家门易进,心门难开。把物资送到很简单,但是送出温度、送上心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仅需要付出时间与精力,更需要捧出一颗真心,融入细腻的关怀。每次走访慰问时,不妨脚步轻快一些,不搞一哄而下、声势浩大的大阵仗,少一些前呼后拥、多一些务实求效,不给基层添负担,直奔家门口、敲开“幸福门”,把组织的关心关爱第一时间送到慰问对象的“心坎上”。心思也要再细腻一些,多在屋子里转一转、多到屋子外看一看,从锅碗瓢盆、生活条件细枝末节中侧击“真情况”、从唠唠嗑、拉家常中听出“弦外音”,设身处地站在慰问对象的角度,读懂他们最真实的想法,做到既把慰问“送下去”,还把民意“带回来”。

人到心到,人走情留。出了群众家门,干部的关怀也不能就此中断。无论是生活困难的帮扶,还是政策落实的反馈,都要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只有这般“细水长流”,才能让群众的家门总乐意为干部打开、心门一直向干部敞亮。走访慰问结束后,要多回头看一看,及时梳理收集到的问题,积极协调资源,结合实际情况想些实实在在的办法,定期进行回访问效、实时跟踪完成进度,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多靠前想一想,聚焦典型问题和共性问题,及时上报开展集中研讨,研机析理、对症下药,政策层面加以完善、制度层面强化保障,推动形成管长效、利长远的工作体系,真正做到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周锦涛)

[责任编辑: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