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研究职业教育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层次联系,激活职业教育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内生动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视涉农专业建设,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承担着为新型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必须着力增加高质量农业人才的输出,增强我国职业教育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人才支撑能力。职业院校应调整和完善现有涉农专业布局,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急需的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配置专业体系。将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融入人才培养标准,扩大涉农专业的招生宣传和培养规模,积极在农村基层开展农技人才、农机操作人员、乡村管理干部、乡土技艺人才、农业市场经纪人等各类涉农人才的招募和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乡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结合长期和短期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设计,为农村地区培养大量优秀的涉农专业人才。针对返乡人员和农村待业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农业技术培训,充实农业产业的人力资源,助力农业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此外,要加强与乡村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涉农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推行1+X证书制度,对乡村全面振兴所需人才进行专业认证,为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实施筑牢人才基础。

紧紧围绕乡村全面振兴的实际需求,由地方政府与职业教育管理机构主导,推动职业院校与乡村企业合作,构建覆盖农村居民全生涯的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农村成人教育的持续发展机制。确保有志于提升个人农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乡村民众,能够通过规范化、系统化、便捷化的培训方式,不断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增强在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及加工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职业院校应在校、村、企三方融合发展中发挥桥梁作用,拓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渠道,如在农村开展农业技术速成课程、特色农产品产业培训等。同时,加大对农村终身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学习农业知识与技能的认识,强化他们的持续学习意识和务农决心。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服务于农村终身学习的系统,整合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打造网络版的优质农学课程,并在乡村信息平台上推广共享,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农村职业教育模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教育支持。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推行精准服务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由于政府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导致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的僵化现象。高职院校也面临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专门对接农村职业教育机构的问题,服务农村的能力有待提升。因此,政府亟待进行内部结构改革,设立专职机构负责农村职业教育事务。同时,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根据区域特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在政府的引导和财政支持下,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的监管和审核,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推行“一对一”精准服务,指定乡镇高职院校对口服务本地农村职业教育,为乡镇农村提供直接帮助。县级高职院校负责指导乡镇高职院校,市级高职院校对应指导县级高职院校,实现点对点的精准服务。这一方案有助于政策的逐级落实,提高执行力度,提升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效果、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

在政府的扶持和指导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可以与地方职业教育中心以及乡村中小学校结成联合体,共同开发职业教育课程,为其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和技术支持。通过与区域内企业合作,职院可以建立实习训练基地,让学生和农户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接受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还可以派遣师资力量深入乡村地区,开设职业技能课程,提供专业理论、技术操作以及教育资源等多方面的支持,帮助农村学子和农户了解和掌握现代职业技能。同时,职院可以依托自身特色,针对农村地区开展各类社会服务项目,如健康咨询、环保指导等,为当地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规划方面,职院应注重实操环节,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展涉农电子商务、乡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等教学项目,并积极引导学生深入乡村企业、联合社等实体进行实习锻炼。地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区域职业教育中心建立人才输送合作计划,采取订单式培养、毕业生就业支持等措施,向职业教育中心输送更多优秀毕业人才。这些毕业生投身农村职业教育推广工作,培养出新一批专业人才和现代职业农民,构建起职业技术学院助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

 、结论

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重视涉农专业建设,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推行精准服务方案等措施,职业教育能够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乡村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探索创新实践育人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作者:丰玲邵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