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营造和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这些任何时候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心中有忠诚,行动有方向,脚下有力量。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坚持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努力为党尽忠、为国尽职、为民尽责,以挺膺担当、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坚守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
知之愈深,行之愈笃。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充分证明,我们党之所以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感悟而形成的理性认同。要强化理论武装,夯实忠诚根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要增强党性修养,浓厚忠诚底色,把党性修养作为终生的必修课,在经常性政治检视中修枝剪叶,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提纯党性,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中改造完善自我。要发扬斗争精神,经受忠诚考验,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真正在爱党、忧党、兴党、护党中书写绝对忠诚。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对党忠诚就要不负人民,“人民”二字重千钧,既是价值取向,也是评价标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人民情怀,时刻铭记“国之大者”,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的全过程、各方面,把人民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判断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要践行群众路线,永葆为民宗旨,把群众冷暖事业抓在手里、放在心上,深入基层一线多听群众肺腑之言,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听取民声、用服务温暖民心,用实招破解民忧,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个人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对党忠诚必须体现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日常言行上。要擦亮“敢于负责、敢破难题”的担当底色,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党和国家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胸怀,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派和实干家。要擦亮“清白做人,坦荡做事”的干净底色,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不踩“红线”、不闯“禁区”,争做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优良风气的践行者、人民群众的服务员,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增姿添色。(作者:单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