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基层减负重在实效贵在长效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政策落实的关键环节,是全部工作的基础,基层干部的干事状态对党的事业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层减负必须坚持实实在在、久久为功,让广大基层干部卸下负担、轻装上阵,才会有更多时间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基层减负不是“一头热”的事,切中根源才能事半功倍。基层工作之“累”主要体现在点多、面广、事杂,基层干部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现象比较普遍。基层负担主要是任务超过负荷,客观上造成“小马拉大车”的局面。从基层党建、信访维稳、应急管理到乡村全面振兴、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各项任务落实,责任下沉过程中,都成为基层要落实的工作。基层负担之所以过重,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少了“换位思考”,导致形式主义问题反反复复。

基层减负不是“一刀切”的事,找准其负才能有的放矢。减负既要合理,也要科学,不能盲目减负,更不能搞“一刀切”。要把责任理清楚,针对当前乡镇(街道)职责边界不清、权责不一致、责能不匹配等问题,各地要依法依规、权责相符编好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搞清楚“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等事项。要把事统起来,为基层干部卸下“包袱”,需不断创新管理服务的方式方法,要统筹整合事项,做到数量压减、质量提升。

基层减负不是“一阵风”的事,持之以恒才能卓有成效。减负既要靠严格的自律,同时也离不开正向的他律,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基层减负并非“雨过地皮湿”“一阵风过”的阶段性工作,而需做好“常”与“长”的文章,久久发力、持续用劲。要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既要以见微知著的眼光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又要持续盯牢和防止“老问题”反弹回潮,针对多头开会、随意下文、频繁督导、过度留痕、层层加码等典型问题,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不让整改销号的问题“换个马甲”又卷土重来。(浙江省桐乡市乌镇镇人民政府  钱伟)

[责任编辑: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