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史记忆与精神价值的瑰宝,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下,传统音乐在现代民族音乐教育中日渐边缘化。如今,学生接触传统音乐的渠道有限,学习兴趣不足,传承主体弱化,传统音乐文化面临失传风险。鉴于此,文章主要以民族音乐教育实践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传统音乐文化在民族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并提出几点有效的策略,以期切实承担起将传统音乐传递给下一代的重任,并为强化民族音乐教育和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一、传统音乐文化在民族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价值
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民族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具有多重价值。传统音乐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对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大有裨益,能够为学生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与此同时,传统音乐以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著名,为民族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广阔的创新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此外,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为拓宽学生的多元文化视野提供了重要契机。在民族音乐教育中融入世界音乐文化,能切实地助推传统音乐发展,为全球文化的多样性作出贡献。
二、传统音乐文化在民族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限制性因素
目前,传统音乐文化在民族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面临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方面,社会现代化的快速进程对传统音乐的文化生态造成了冲击,导致其受众范围日益缩小,部分学生对传统音乐缺乏兴趣和认同。同时,民族音乐教育课程存在单一化现象,传统音乐内容占比不足,教学资源匮乏,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教育技术与传统音乐融合度不足,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滞后,无法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影响传统音乐教育的普及与创新。
三、传统音乐文化在民族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策略
(一)搭建共融网络平台,拓展文化传承空间
在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进行中,构建共享式网络教学平台,能为学习者接触传统音乐文化提供新的路径。借助网络平台的力量,教师和学生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及时围绕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内容进行交流,并共享学习资源,切实地增强“教”与“学”的实效性。
在实践中,学校积极构建共享网络教学平台,大力推进传统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发展,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文化传承的渠道。在搭建网络平台后,教师可以在资源共享区上传传统乐器演奏视频、经典音乐作品赏析和历史背景解读文档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材料。同时,师生还可利用在线互动区随时随地地交流,便于教师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在线答疑或个性化指导。
(二)增设课程多元模块,深化音乐教育内涵
在民族音乐教育中,学校通过增设课程多元模块的方式深化教育内涵,能有效增强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感。实质上,传统音乐课程不仅涵盖音乐史、传统乐器的演奏技法内容,还涉及经典剧种和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的知识,有益于学生系统化地学习传统音乐的文化脉络与艺术精髓。同时,学校还需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特点设计民族音乐课程模块,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激发其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探究兴趣,为传承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注入新动力。
在实践中,学校可在传统音乐课程中增设丰富的模块,以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如在理论模块中,教师为学生讲解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并分析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音乐的内在艺术逻辑。在实践模块中,学生可以选择学习传统乐器的基本演奏技法,进一步解锁古琴、二胡、笛子等演奏技能。
(三)举办实践传承活动,激发文化生命活力
在民族音乐教育中,若想有效地传承与创新传统音乐文化,则需举办实践传承活动。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民族音乐和感悟传统音乐文化的机会,使其在亲身参与中深入地理解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如学校通过举办音乐会、沙龙和知识竞赛等形式推进民族音乐教育活动,能让学生感受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内心深处传承与弘扬传统音乐的内在动力。
在实践中,学校可牵头组织一系列传统音乐实践活动,例如,在传统音乐会中,学生积极地参与演出、聆听现场演奏以及与音乐家互动,深刻体会了传统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学校举办了多场传统音乐沙龙,邀请本地知名音乐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与历史文化背景。在这些沙龙活动中,学生切实学习了民族音乐理论知识,激发了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传统音乐知识竞赛也为学生全面了解传统音乐、民族音乐提供了重要的渠道。
(作者:胡晓,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校级本科教改项目“基于师范院校非遗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编号:2024GKSYG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