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有效途径。新就业群体既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也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共享者。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建高质量发展,要注重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着力织密“组织圈”、灵活“管理圈”、优化“服务圈”,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筑牢应建尽建的组织体系。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是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的基础,既要注重有形覆盖,更要注重有效覆盖。要针对新就业群体点多、线长、面广等特征,因地制宜采取平台企业带头建、集中区域联合建、党建带群建等方式方法,探索成立“党建联盟”、线上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等新型组织形式,精准到企业、精确到行业、精细到产业,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架构,确保新业态经济业务推进到哪里,党的组织覆盖就跟进到哪里。要健全完善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党务参谋助手、驻企第一书记等制度,多方联动配备充实新就业群体工作力量,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使党建工作接地气、赢人心,将发展最活跃地带打造成党建最坚强战斗堡垒。
探索灵活管用的教育模式。根据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流动性大、分散性强的鲜明特点,探索开创新颖灵活的教育方式,积极把党员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推行“互联网+党建”模式,探索线上教育“微课堂”,设置线上服务交流平台,组织引导党员合理运用碎片化时间充实能量、丰富知识,实现不见面的教育管理和党务联系。创新组织生活方式,推进“三会一课”等组织制度与行业整合、与职业发展匹配,鼓励运用情景化、故事性、沉浸式等形式,开展喜闻乐见的主题党课和主题党日,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诵红色诗词、看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坚持不懈从红色精神谱系中凝心铸魂,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职业认同感、城市归属感、家园幸福感。
优化温暖贴心的关怀行动。始终把党对新就业群体的政治引领贯穿始终,做好全方位融入式、嵌入式服务,使党建工作“独角戏”成为共谋发展“大合唱”。依托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暖“新”驿站、爱心驿站,实现“冷了能取暖、累了能休息、烦了能倾诉、矛盾能化解”,让新就业群体深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发挥新就业群体“移动探头”作用,设置食安卫士、先锋骑手等志愿岗位,广泛开展“支部亮旗帜、党员亮身份、服务亮承诺”活动,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变服务对象为治理力量。注重政治吸纳,组织“最美小哥”“最美司机”等评选,在新就业群体发展党员上“高看一眼”,推荐优秀从业人员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两优一先”等人选,推动榜样个体行为转化为群体效应。
(作者:胡文彬)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