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大思政课 | 非遗+思政 走“新”更走“心”

幻灯片-大思政课

在江苏南通的历史文化画卷中,蓝印花布宛如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承载着无数先人的智慧与情感,是当地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2024年底至2025年年初,南通理工学院靛蓝遗韵探索队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蓝印花布文化探寻与传承之旅。

2025年1月8日至1月15日,靛蓝遗韵探索队在指导老师王雪瑾的带领下,走进南通市曙光幼儿园和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通过实地考察、工艺体验、文化宣讲等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情感联结。

团队成员曙光小学合影

视听盛宴助力非遗传播

在曙光幼儿园,探索队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一场丰富多彩的蓝印花布文化盛宴。活动伊始,一段充满趣味的动画视频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视频生动展现了蓝印花布从古代民间手工艺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蓝印花布在不同时期的独特魅力,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

随后,志愿小队成员结合PPT,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详细讲解了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从刻板的精细雕琢,到刮浆的均匀涂抹,再到染色的巧妙晕染以及晾晒的恰到好处,每一个环节都配有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说明,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在互动环节,孩子们迎来了一次亲手创作的宝贵机会。他们拿起画笔,在白纸上尽情挥洒自己的创意,设计出一个个充满童趣的蓝印花布图案。志愿者们在一旁耐心指导,这一过程不仅让孩子们在欢乐中了解了蓝印花布文化,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

PPT讲解蓝印花布

深度体验感受非遗魅力

离开幼儿园后,靛蓝遗韵探索队来到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这座汇聚了众多蓝印花布珍品和历史文物的专业博物馆,犹如一个神秘的文化宝库,等待着志愿者们去探索。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成员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展厅里琳琅满目的蓝印花布制品让他们目不暇接:精美的被面上,图案栩栩如生,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华丽的窗帘随风飘动,展现出蓝印花布独特的韵味;精致的服饰和饰品,让志愿者们感受到了蓝印花布与现代时尚的完美融合。

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蓝印花布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制作工艺。从蓝印花布在南通地区萌芽的那一刻起,到如今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彩,每一步的发展都饱含着民间艺人的心血与努力。志愿者们一边认真聆听讲解,一边记录下关键信息,还不时与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对蓝印花布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志愿者们有幸走进博物馆的制作车间。在这里,他们亲眼目睹了蓝印花布的制作全过程。民间艺人们手法娴熟,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节奏感。刻板时,刀起刀落间将图案精准地刻画在木板上;刮浆时,浆料均匀地涂抹在刻板上;染色时,色彩在布料上逐渐晕染开来;晾晒时,微风轻轻拂过,蓝印花布随风飘动。志愿者们被艺人们的精湛技艺深深折服,纷纷拿起相机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在艺人们的指导下,志愿者们还亲自参与了刻板和刮浆的体验环节,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学习制作图样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传承与弘扬之旅,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实践,青年师生们在文化传承中增强了文化自信,在社会实践中提升了社会责任感,不仅对蓝印花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还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身上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未来,南通理工学院将继续探索“大思政课”的创新模式,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作者 :南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张东东)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