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是一场上下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的自我革命,需要保持一抓到底的劲头,解决各类痛点、堵点、淤点问题,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落实落地,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精力干实事、抓落实。
破除“思想桎梏”的痛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只有从思想上重视基层减负,才能让广大基层干部从“无谓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民服务中。要突出思想引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党中央为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和精神实质,真正从弄清弄懂吃透基层减负担从何而来、减的是什么、如何有效减的问题,有效发挥思想先行的作用。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情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上,切实改变单纯以文件、会议落实情况和材料多少来评判工作的标准,真正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民解忧的实际工作中去。
破除“繁琐哲学”的堵点。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考准考精考实为出发点,改进政绩考核方式方法,整合基层党建、平安建设、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专项考核,实行“多考合一”,逐一提出保留优化、整合归并、取消的具体意见,不断精简考核事项、优化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强化结果运用,有效避免多头考核、重复考核,减轻基层负担,实现由考材料、查痕迹转向考成效、重实绩。要持续开展深化清理规范“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工作,以精简优化考核为抓手,切实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全方位释放基层减负的效能。
破除“权责不明”的淤点。为基层减负增效,关键在于厘清权责。要树立“责任共同体”意识,积极促成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两个转变”,聚焦减工作事务、减牌子制度、减会议文件、减报表材料、减督考调研关键症结精准发力,为基层干部干好工作创造条件,让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成长更有奔头、工作更有劲头。要建立完善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把履职事项清单作为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关键之举,紧扣“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目标,厘清上级部门与基层权责边界,理顺职责关系,使上下级之间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减负最忌走过场、一阵风、花架子、假把式。要实实在在地为基层所想而行、所盼而为,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把更多精力为群众干实事,用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取悦于民。(作者:张存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