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坚决整治加重基层负担现象,基层“松绑瘦身”成效显著,干部“轻装上阵”状态持续向上向好。
“小马”变“壮马”
“以前我们乡镇人手少、任务重,干起工作来总感觉力不从心。现在我们镇里的干部比以前多了四分之一,镇里还通过实施年轻干部培养‘青蓝工程’、青年干部周三学习日制度等方式,持续提升新进干部的综合素质,让干部队伍壮大了,工作能力也提升了。”青龙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董清说道。
新录用公务员小王就是“青蓝工程”中的一员,经过“老乡镇”帮带,他不仅迅速融入了乡镇生活,还掌握了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基层干部必备的技能。“我考公务员的初衷就是为人民服务,群众愿意来找我,是对我的信任,我肯定不能辜负他们。”小王自豪地说。
近年来,大余县着力破解“人少事多”问题,通过补选配齐村(社区)“两委”干部、招录乡镇公务员、定向生安置乡镇事业编制、清理退回乡镇借调工作人员、从“五方面人员”中择优选拔选聘等方式充实乡镇工作力量,并创新开展“业务课堂”“实践课堂”双提升模式,提高基层干部履职能力,实现“小马”变“壮马”。
“重车”变“轻车”
“以前基层干部任务多、责任重、压力大,现在上级部门明确村一级的工作职责后,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确减到了‘实处’,让村干部身上的担子轻了不少。”灌湖村党支部书记刘开平表示。
近年来,大余县聚焦解决“负担过重”问题,按照“了解基层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深入一线指导村(社区)逐条逐项梳理、清理不规范挂牌850余处。严格按照目录清单、坚持权责匹配,理顺村级组织依法依规履行职责事项、村级组织依法依规协助工作事项、村级不应出具证明事项等95项,对于确需增设的村(社区)工作事项,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做到“关口前移”,真正把牌子减下去、服务提上来,实现“重车”变“轻车”。
“难事”变“易事”
“网格员为我分担了不少工作压力。居民有事都先找网格员,网格员解决不了才找我。有疑难问题我还有‘外援’。”大余县北门河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吴世芳打开手机通话记录后表示,“前几天居民有矛盾纠纷,我给兼职网格员老吴打了个电话,很快就解决了。”
这种变化得益于大余县推行的网格化治理模式,通过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群众的困难和问题都能在网格内及时解决,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我们每天巡查网格,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群众不用跑腿,我们也省心。2024年,我们社区通过网格化治理,成功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网格员陈亚新说。
近年来,大余县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城市社区(乡村)网格治理运行机制,将城区划分为54个治理网格,将农村划分成522个网格。同时从文化程度高、工作经验丰富的村(社区)“两委”干部、“三小组长”、党员骨干中选拔网格员,充实基层治理力量。搭建平台,探索打造城市驿站、邻里中心、邻里驿站“睦邻党建”三级阵地,运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我为群众办实事”“五方会商”等机制,推动人、财、物向社区下沉,做实网格管理服务,实现“难事”变“易事”。(中共大余县委组织部 王思维 卢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