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典型案例> 正文

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工作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社会工作综述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坚持把社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持续夯实社会治理基础,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更好地服务群众、造福人民,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凝心聚力

锚定方向勇毅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党对社会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二十大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作为党中央职能部门,省、市、县级党委组建社会工作部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等重要改革举措,明确了新时代社会工作的重点任务。

中央有部署,山东见行动。近年来,山东不断完善社会工作政策制度,为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围绕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出台一系列文件,实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百千万提升工程”,调整理顺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对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作出制度性安排,带动全省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整体提升。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部署开展“社区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开展村(社区)“牌子多”问题集中整治等;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开展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健全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山东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覆盖省级和地方的社会工作发展综合性政策与规划体系日趋完善。

今年4月,山东完成省、市、县三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组建,全省社会工作实现良好开局。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加强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等工作部署,进一步为社会工作找准服务中心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全省社会工作系统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推动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志愿服务工作联席会议等机制,优化“两新”工委运行机制,切实发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作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持续健全。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

今年11月5日至6日,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指明了方向。山东省社会工作系统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思考谋划新时代社会工作的总遵循、总依据、总指引,全力做好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内化、转化工作,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新就业群体,引导各类组织各类群体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成立山东省社会工作专家库,与省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山东社会工作研究基地,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对策性研究,为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用心暖“新”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山东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457万户、登记社会组织6.8万余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24.3万个;行业协会商会9536家,新业态运营主体83.2万个,活跃新就业群体达309万人,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积极探索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2017年,成立省委“两新”工委,省、市、县三级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两新”工委统筹指导、行业管理部门具体指导、行业党组织直接负责的工作体系,将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组织和人群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2024年,深入开展新兴领域党建“双融双创”行动,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聚力开创经济发展新空间、社会治理新格局。

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质效——

着力抓好主要出资人、实际控制人、高级管理人员等关键群体的思想政治引领,增强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指导各地探索完善党建指导员“选育管用”机制,加大社会化选聘力度,向重点企业、区域和行业选派党建指导员1394名,打造“齐鲁红领书记”品牌。聚焦11条标志性产业链,成立产业链党组织614个,覆盖企业1.6万余家,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行党建引领工业社区模式,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类资源下沉、力量整合,有效助推企业发展与产业集聚。深化“百千万提升工程”,挖掘省、市、县三级示范点经验做法,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推进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和改革发展——

深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山东共脱钩5416家行业协会商会,初步建立起政社分开、行业指导、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新体制。截至目前,该省注册登记的行业协会商会9536家,其中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662家。

发挥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添活力增动力。山东省老字号企业协会对部分知名中医药老字号企业进行深度调研,制定发布《中华老字号中医药博物馆共建纲要》,推动中医药老字号千百年传承和创新发展;山东省房地产业协会发布8项自律承诺和行业自律准则,倡议抵制养老诈骗、抵制非法集资等;滨州市铝行业协会联合高校成立了全国高端铝智造产教融合共同体,连续举办九届国际(三亚)铝产业链绿色发展高峰论坛,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0多个、总投资额超过500亿元……2023年以来,山东省行业协会商会向政府部门提出意见建议3232项,参与制定或者修改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政策文件数1079件(次),开展行业调查和统计4017次,编制和发布各类经济发展指数466个。

山东省委社会工作部负责统一领导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党的工作,协调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深化改革发展,加强对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人选政治审核把关,完善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开展行业协会商会违规评比表彰活动清理、“僵尸型”省管行业协会商会清理整治、社会组织节庆展会论坛活动专项治理、违规收费行为检查,有效规范行业协会商会管理秩序;组织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全省行”活动,赴有关县市区推介招商引资项目30多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89个,1000多家企业、3000多家社会组织受益。

加强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

2022年开始,山东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实施党建引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12345齐鲁行动”,针对快递、网约配送、道路运输、网络直播4个重点行业领域,实现省、市、县三级行业党委全覆盖,构建起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党建工作格局。今年,11部门联合出台政策文件,强化对新就业群体的服务管理。

强化数字赋能。用好新就业群体综合服务平台——“新新向党”,搭建“线上求助、接诉即办”渠道。推进“新新向党—骑鲁通”骑手扫码进小区应用,解决网约配送员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进门难”问题。开展“暖新工程”,建设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阵地2.7万个、“小哥食堂”“小哥药店”等1277家。推广新就业群体“成长学院”,指导多地将新就业群体纳入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体系。在快递行业,推进快递企业与快递员签订劳动合同率达77.65%,强化劳动权益保障;在网约配送行业,开展网约配送员群体“暖新”行动,加大友好场景建设力度,深化“友好小区”建设;在道路运输行业,实施货车司机“平安守望”行动;在直播电商行业,出台扩大“齐鲁电商贷”惠及面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组织新业态运营主体参与所在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共建,引导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备案。引导4万余名网约配送员担任兼职网格员、食品安全监督员等,组建“益骑鲁力”骑手志愿服务队200余支,协助化解基层治理问题隐患6.5万余个,实现新就业群体与基层治理“双向奔赴”。

强基固本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呈现新格局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强调“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近年来,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不断强化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呈现新格局,推动实现村(社区)工作事务权责清晰、工作机制精简高效、加挂牌子简约明了、出具证明依规便民。

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将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纳入省级专项整治任务,组建省、市、县三级工作专班,摸排的801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100余项。省、市、县三级实现村(居)民委员会职责任务清单管理全覆盖,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由12项减少至7项。

推动村(居)民自治实践。严格规范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动修订《山东省村务公开条例》,部署开展村务公开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监督落实专项行动,出台《村(社区)议事协商工作指南》省级地方标准,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落实。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立足新时代基层治理需要,着眼选得优、建得强、管得好、留得住,加大社区工作者选聘力度,目前全省社区工作者达到11.92万人,实现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7.98人。健全分级培训制度,突出“短平快”“急需缺”“实战化”培训,推动提升依法办事、执行政策和为民服务能力,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凝聚民心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社会工作面对群众广泛、联系群众密切、服务群众直接,只有了解和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才能把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好“四下基层”制度,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加强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常态化制度化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把“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办好做实。

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通过信访信息系统、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人民网留言板块等渠道,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初步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社会工作部门指导、联席会议协调、人大政协和信访部门参与、各方齐抓共管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新格局,众多“金点子”转化为促发展“良策”。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学校师生、企业职工、社会专业力量和爱心人士以及退役军人、新就业群体等加入志愿者队伍,在济困解难、扶老爱幼、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应急救援中冲锋在前。不断优化志愿服务阵地,强化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会工作服务站以及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的场所,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开展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推动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提升凝聚服务群众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截至目前,山东共有注册志愿者2465万名,志愿服务组织24.8万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0余万次,服务时长超8600万小时。

2013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齐鲁和谐使者选拔管理办法》,设立齐鲁和谐使者称号,这是山东省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最高荣誉奖励。截至目前,已累计选拔五届齐鲁和谐使者635人。该省8万余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基层治理、职工帮扶等领域开展专业服务。

实干笃行担使命,奋楫扬帆启新程。“站在新的起点,全省社会工作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奋力开创全省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贡献更大力量!”山东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杨原田说。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