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寒假,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辽宁鲅鱼圈开展实践调研活动。他们携手红旗大集团队,继续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继承优秀成果,深入挖掘乡村手艺人背后的文化故事和经济价值,力求在实践中开拓创新,以文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
高屋建瓴:从文化传承到产业赋能
乡村手艺人不仅是技艺的传承者,更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队员们历时一周,深入16个村庄,探访百余位手艺人,记录下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以镜头传递老手艺人的初心、传承与希望,并邀请手艺人在红旗大集展示。被探访的工匠们说,手艺不过就是“一手养人,一手养己”,“技艺是爱好,只不过把爱好坚持了十年而已”……他们言辞质朴,但字句间的韧性和活力却直抵人心。
队员们意识到,乡村手工艺的传承不仅是文化保护的需要,更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他们提出,挖掘和宣传乡村手艺人背后的文化故事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让乡村手艺人富裕起来,让他们乐意传承下去。
脚踏实地:红旗大集上的“烟火气”
红旗大集有300多年历史,占地13万平方米,有商户3000多家,打造的“趣东北 更东北”民俗主题,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民俗文化市集。逢阳历2/5/8/0日及周末为集日,节假日客流可达10万余人。红旗大集注重突出当地特色,助力社区商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队员们挖掘“隐”在村里的乡村手艺人,邀请手艺人走出村庄、走进红旗大集,借助老手艺讲好乡村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乡村文化、关注乡村老技艺。手艺人们借助红旗大集平台,向更多人展示手艺,他们制作的传统美食、地道特产吸引了众多游客。这种接地气的实践方式,让乡村手艺“活”了起来,更让乡村经济“火”了起来。
“在红旗大集过中国年,感受东北最浓烟火气。”这是队员们最深刻感受。
1月23日下午,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汇报会在鲅鱼圈区顺利召开,营口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勇、副局长吴昌明,鲅鱼圈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姚勇、党组成员吴存瑞,红旗大集董事长刘宝福,辽宁农业职业学院副院长胡克伟,辽宁省果树研究所所长里程辉出席会议。会上,陈勇对学生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的调研成果为鲅鱼圈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他鼓励学生们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探索更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模式。同时,陈勇也对学生们的未来工作提出了殷切期盼,希望他们能够持续关注乡村发展,为乡村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未来,红旗大集将深化与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的合作,不断发掘并培育乡村手工艺,促使这些传统技艺走出乡村、融入集市;同时积极探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多元化路径,通过文化的滋养与产业的提振,为乡村经济注入勃勃生机与全新动力。(红旗大集 丁欢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