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读书 > 正文

老年人中流行起写回忆录和传记——

普通人的人生有了更多文字注脚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裕,老年人有了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图为老年人举办读书会分享读书心得。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文化走笔】

一日,去公园遛弯儿,遇到一个抱着电脑的小伙子,被一帮老人围着。老人们七嘴八舌地跟小伙子交流着什么,像在介绍自己的情况,又像在讨价还价。

凑上前听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原来小伙子专做代写回忆录和传记的工作,而那些正在咨询的老人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

上网检索一下发现,为老年人代写回忆录和传记,已成为一种新型业态。从业者有的是媒体人,有的是语文老师,有的是喜欢写作的公司白领。有的人甚至辞掉原来的工作,开起工作室,将代写回忆录和传记当成职业。

相较于一种新型业态的产生,更值得玩味的是,这种新型业态反映出的普通人的新需求。

在我们的习惯认知中,名人和公众人物才是回忆录和传记的主角。他们凭借在政治、商业、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广泛影响力,吸引着大众的目光。他们的人生经历、成功秘诀、思想理念等,对社会有着示范和启迪作用,所以值得记录下来,以传后人。而普通人的一生有什么值得记录的呢?

如今,普通人成为回忆录和传记的主角,说明人们越发看重自我。过去,普通人可能更多地将自己视为社会的普通一员,生活围绕着生存和家庭运转,很少有机会和意识去审视自己的人生。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信息传播的便捷,普通人开始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同样独一无二、充满价值。这就促使他们拿起笔或者委托他人帮自己回忆记录过去的生活——他们想要成为自己人生故事的讲述者。

清晨菜市场的讨价还价,邻里间的嘘寒问暖,一顿精心准备的家常便饭,这些曾被忽视的日常点滴,如今成为普通人生活中值得记录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情感历程更是普通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青涩的初恋,到相濡以沫的婚姻,再到家人间的深厚亲情,这些情感故事中包含着欢笑与泪水,是人生最柔软的部分,也是人们想要展现给世界和后人的独特经历。

成长同样值得铭记。普通人在面对工作上的挫折,如失业、项目失败时,是如何重新振作、提升自我的;在生活中遭遇困难,如亲人生病、经济拮据时,又是怎样咬牙坚持、克服困境的。这些在宏大历史叙事面前或许显得微不足道,但对个体而言,意义重大且独特。

孩子们爱畅想未来,老年人爱回忆过去。通过回忆录或传记的形式,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人生故事留存下来,不仅是对自己人生的深度回溯,也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重新确认。

老人们的回忆录和传记,不仅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独特的精神遗产。那些文字是维系家族情感与传承家族文化的纽带。子孙后代通过阅读先人的回忆录和传记,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族的历史,感受先辈们的奋斗精神与人生智慧。那些故事如同基因一般,流淌在家族成员的血脉中,能够增强家族成员的凝聚力与认同感。家族的传统与价值观也在代代相传中得以延续。

从社会层面看,让更多普通人的故事在文字中留存,能够为这个时代留下更多温暖而真实的记忆。众多普通人的回忆录和传记构成一部生动的社会史。每一个个体的人生轨迹都是时代发展的缩影,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经济状况、文化变迁。

那些回忆录和传记,还能为社会学、历史学等的研究提供丰富的一手资料,从微观角度补充和印证宏观历史的发展脉络,让后人对过去的社会有更全面、更真实的认识。

当然,老年人中流行起写回忆录和传记,也反映出人们物质生活的丰裕。代写回忆录或传记,往往收费不菲。今天老年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因此才能够支撑他们写回忆录和传记的需求。当老年人从曾经为基本物质生活奔波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而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在欣慰之余也应思考:如何更好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

(作者:韩业庭)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12日 13版)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