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乡村治理 > 正文

伊春市伊美区凝“新”护“新” 助推新就业群体和城市社区“同心共治”

2024年以来,伊春市伊美区紧紧围绕新时代社会工作总体要求,探索拓展“党建引领、集成赋能,融合共建、同心共治”的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新路径,切实为城市社区注入新动能。

微信图片_20250212164023

抓党建凝“新”,筑牢组织堡垒

坚持系统思维,将新就业群体纳入基层党建总体布局,集成施策,进一步筑牢新就业群体“根”和“魂”。一是做实机制牵引。构建区委“两新”工委、行业党组织、工青妇群团组织和属地党组织四级链式管理机制,有效运行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有效协同的工作体系,全面推动权益保障、资源配送和政策扶持向新就业群体全方位下沉。二是夯实组织支撑。坚持“新就业群体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灵活采取企业“直建”、站点“联建”、属地“兜底建”等方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有形覆盖,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应建尽建。三是突出领航创效。依托外卖配送站点、快递基层网点等分支点位,构建党建指导员常态走访机制,推动272名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到街道社区报到备案,吸引20余名优秀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申请入党,一年来累计培养8名积极分子,发展3名党员,切实推动覆盖有效。

抓服务护“新”,全方位护航发展

坚持“先把服务做进去、再把作用带出来”,搭建全方位护“新”体系,因需而动、因势而为,打造处处可见、可感、可及的新就业群体友好氛围。一是打造暖“新”矩阵。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阵地融合赋能,拓展延伸主要商圈、商超门店、银行网点“破圈融合”,升级打造26个暖“新”驿站,配齐休息床铺、急救药箱、免费饮水和打气充电等设施,开放3个社区餐厅,建立“15分钟服务圈”,构建“全站式”服务载体,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休息难、就餐难”等问题。二是拓展联“新”服务。不断拓展暖“新”服务半径,积极组织动员物业企业、网约配送平台、属地社区互联互动共建6个“骑手友好社区”,共同绘制骑手友好线路图,升级优化楼栋指引、停车区和卫生间标识,实现“亮牌指路”,开辟小区绿色配送通道,助力骑手提升配送速率。三是深化护“新”活动。充分发挥司法、人社、工会和商务等职能部门优势,通过法律援助、争议仲裁、救助帮扶和问需帮办等方式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常态长效开展健康义诊、夜校培训和点亮“微心愿”等重点关爱项目,惠及新就业群体千余人次。以特定节气、传统节日等为契机,为辖区765人次新就业群体送去棉帽手套、口罩冰袖和米面粮油等爱心物资,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关怀。

抓治理“融”新,实现“双向奔赴”

鼓励新兴领域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引导他们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好手”,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和融入感。

一是健全参与路径。探索打造议事协商新模式,搭建“书记茶摊”“金点子议事厅”等暖“新”议事平台,听取收集骑手建议诉求,全面畅通新就业群体发声渠道;建立激励回馈机制,打造20个“积分超市”,形成“发现问题—即时反馈—接单处理—获得积分—兑换奖励”闭环模式,实现“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促治理”良性循环。二是服务基层治理。有序运行“共建+融合+赋能”模式,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熟门熟路”优势,吸纳83名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作为基层治理“合伙人”,担任兼职网格员和网络舆情监督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报送隐患,排查“三失一偏”等人群,助力未诉先办发挥吹哨作用,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三是融入志愿服务。健全“融入+服务+帮办”“党建引领+社区管理”志愿服务机制,依托社区党组织组建10支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开展鳏寡孤独老人定时探访、代买代购、联合巡逻消除隐患等志愿服务,在文明创建、环境整治、安全治理、维护稳定等方面贡献力量。仅在2024年,伊美区新就业群体就参与志愿服务活动42次、300余人次。

下一步,伊美区委社会工作部将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动员新兴领域力量、整合域内资源、凝聚强大合力、赋能治理增效,扎实构建协调联动、衔接顺畅、矛盾联调、问题共处、共建共治的有形、有为、有效的伊美基层治理新格局。(伊美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