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新年新气象。春节过后,无数在外学习工作的人陆续踏上了返程之路,其中也包括广大流动党员群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就业范围的扩大,还是人口流动的加快,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流动党员规模的扩大。做好当下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需要各级党组织立足实际,主动求变,精准破题,从“散”到“聚”、从“管”到“用”,构建双向奔赴新格局,真正让流动党员有“家”更有“为”。
各级党组织既是流出地,又是流入地,兼具双向职责,需要从单向型思维向多向型思维转变,多种方式立体、全面地掌握流动党员情况,充分做好多向流动过程中的“集聚”。运用信息化手段,统筹公安、人社等部门力量,利用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精准掌握流动党员动向,通过推送短信、发放线上问卷、微信公众号等高效帮助流动党员“安家落户”。用好党群服务阵地,因需建立“流动党员之家”“流动党员服务站”,针对性制定个性化服务项目清单,提供学习教育、技能培训、就业帮扶、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组织开展一系列“暖心关怀”活动,通过党组织联合共建、党员一对一结对、关爱帮扶等形式加强沟通联系,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不断提升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流动性大、分散性广、可控性弱,这些特点为流动党员日常管理带来了不少难题。促进流动党员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的持续提升,就要坚持“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设到哪里,教育管理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各级党组织“线上+线下”全面发力,织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全网络。线上“牵线搭桥”,建立与流动党员的联络机制,及时纳入管理,同步配备党建指导员,进行点对点指导、服务。线下“因地制宜”,在较为集中的社区、项目工地、商务楼宇、园区等建立流动党组织,发挥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磁铁石”般的吸附作用。有效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开展“送学上门”服务、邮寄“学习包裹”、打卡“红色教育基地”等,推出一批“有深度、接地气”的可视化教学资源。
流动党员是流动的人才资源,是干事创业的潜在力量。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发挥流动党员资源多、信息广、思路活的优势,不断凝聚流动先锋力量。一方面,搭好作用发挥平台,按照“岗位所需,党员所长”的原则,设立流动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鼓励流动党员亮身份、践承诺。特别是打破流出地与流入地的壁垒,加强共建联动,链接双向资源,进一步推动个人价值与发展建设相结合,协力打造作用发挥“大舞台”。另一方面,主动挖掘流动党员中的“精兵强将”,建立流动人才储备库,以“关键少数”最大限度地激活流动中的红色动能。坚持反向约束与正向激励并重,全面推行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应用,保证流动党员的先进性,引导更多的流动党员展作为、做表率。
(作者:于湘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