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档案是新时代党的重要执政资源,为组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和评鉴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高质量守牢干部人事“档案门”,能够真正发挥档案潜在的利用价值,为做好干部工作保驾护航。
“精益求精”画好“立体像”,确保档案面貌“全面鲜活”。干部人事档案记录和反映了干部的学习经历、岗位履历、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重要信息,不仅是个人情况的“缩影”,也是组织工作的“记忆”。把握好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度”,在档案收集上变“给多少收多少”为“该收多少就收多少”,将履历、自传、考核鉴定等十类材料“对号入座”,做到“应归尽归”,对缺失材料“应补尽补”,全面立体反映干部成长轨迹。把握好干部人事档案的“鲜活度”,在材料归档上变“被动等材料”为“主动收材料”,及时录入、更新干部的职务变动、学历变化、奖惩情况等动态信息,做到“常归常新”。把握好干部人事档案的“辨识度”,在内容建设上变“只收基础性材料”为“也收评价性材料”,抓好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建设,同步收集反映干部个人政治品质、工作作风、遵纪守法等“德能勤绩廉”各方面材料,为干部选任提供有价值的精准画像。
“锱铢必较”守好“安检门”,确保档案信息“素面朝天”。干部人事档案是历史的见证、信息的来源、决策的依据,诸如涂改年龄、虚构学历、伪造党员身份等档案造假行为一旦“蒙混过关”,将造成选人用人不公平,影响组织公信力。戴着“放大镜”审档案,突出“三龄两历一身份”这个重点,严格执行认定标准,对关键信息存疑问题通过查阅原始资料、个别访谈、实地求证、笔迹鉴定等方式充分调查取证,做到精准认定、反复审定,坚决杜绝干部档案“涂脂抹粉”,防止干部因档案问题“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戴着“显微镜”审档案,加大档案专项审查和日常审核力度,紧扣新录用、跨单位调动、提拔调整、职级晋升等重要节点对档案进行“复诊查验”,做到情况核不准不放过、问题查不清不放过、政策吃不透不放过。戴着“望远镜”审档案,注重每卷档案前后关联性、整体逻辑性,注重“一把尺子量到底”,对同一信息在不同材料上的记载情况字斟句酌、反复比对,确保档案的每份材料都能互相印证,让虚填、伪造等问题“无处遁形”。
“主动热忱”做好“参谋员”,确保档案利用“务实高效”。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工作,只有做到科学有效用档、主动热情服务,才能充分发挥档案资政育人优势,更好以事择人、抓人促事。通过档案为干部“献策”,多站在干部的立场考虑问题,既主动“催着”干部补充档案材料、出具情况说明,又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当好档案问题“政策通”,为干部成长解除“后顾之忧”。通过档案为组织“谏言”,注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选人用人有机结合,以严格前置把关为重点深化完善档案任前审核,以深度开发利用为要求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和干部成长规律研究,坚持从档案看实绩、看潜绩、看担当,抓深做实对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中心工作主战场担当实干等情况纪实,切实发挥干部人事档案“知人识人”作用。通过档案为大局“服务”,用好数字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手段,在干部教育培训、巡视巡察、选人用人检查、案件处置等重要工作中提供便捷高效的支撑作用,真正让“沉睡纸张”焕发出跨越时光的实践价值。
(陈桑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