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在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工业园区,泛半导体电子企业进入繁忙的生产状态,全力冲刺首季“开门红”。图为荆门弘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柔性线电路板。
赵 平摄(人民视觉)
春节刚过,全国各地立刻进入“开工模式”。从快速复工复产、“花式”招工稳岗,到重大工程、项目接连开工,再到下达投资资金、部署新一轮政策举措……连日来,各地抓紧时机拼经济、抢开局,力争实现蛇年经济“开门红”。
助力企业稳产达产
春节假期结束,一趟趟务工返岗专车、专列、包机在全国各地穿行,助力外出务工人员“出家门到厂门”。
开年以来,各地通过跨省招工、政策帮扶、精准服务等举措,全力破解企业用工等难题,推动企业稳产达产。各地人社部门通过点对点包车服务等方式,助力招工稳岗。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截至2月11日,全国已累计发出务工人员专车、专列、包机1.5万辆(列、架)次,输送劳动者37万人。
随着各地企业开工复产,用工需求也集中释放,大大小小的新春招聘会和技能培训让节后用工市场热气腾腾。
不久前,江苏省“春风行动”首场活动——省市区三级联动新春专场招聘会在江苏省零工市场举行。招聘会现场,120家企业提供了6000多个岗位,电气工程师、技术员、质检员、仓库管理员、家政服务员等不同工种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者。还有山东、江西、云南、湖南……这段时间,各地新春招聘会火热开展。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月11日,全国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2万场,发布1500万个岗位。
记者近日在陕西、江苏等地采访了解到,春节前后是劳动者换岗流动高峰期,不少企业招工需求尤其突出。随着劳动者有序外出务工返岗,复工复产进度加快,企业抢抓时机赶订单、拓市场。
重大工程接连开工
重大工程建设既是稳增长的“压舱石”,也是惠民生的“强支撑”。新春伊始,各地重大工程、大项目按下发展“启动键”。
2月13日,四川省举行2025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涉及重大项目共2956个,总投资11318亿元,项目数量和总投资额均为历年之最。其中,创新及产业发展项目数量和投资额最大,1341个项目总投资达6332亿元,包括德阳迪兴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眉山年产20万吨新型储能材料等项目。
2025年北京将集中推进100个重大科技创新及现代化产业项目、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100个重大民生改善项目,以重大项目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总投资约1.4万亿元。
从民生工程到交通项目,从数字基建到能源基地,一批在建工程项目持续刷新“进度条”。据了解,重庆市水利局通过节前谋划、节中督促、节后协调等方式,全力冲刺水利工程建设“开门红”,截至2月10日,全市在建重点水利工程复工率达100%。
按有关部门此前部署,各地积极推动重大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江苏省重大项目建设专题会议要求,新的一年,要以更大力度抓好项目建设,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更好发挥挑大梁作用。
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
蛇年刚至,一批新政策举措已经谋划出台。
用好用足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为全力推动一季度上海市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全力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势头,在延续一批、优化完善一批存量政策基础上,上海近日制定一批增量政策,以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
2月5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多地“新春第一会”密集登场,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将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制造、具身机器人、工业设计和工业标准等领域持续发力,努力将广东打造成全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标杆。
重庆在“新春第一会”上,提出持续做大做强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具体而言,将加快招引一批强链补链延链扩链关键零部件项目;推进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汽车电子等融合配套;加快充换电、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新春以来,各地都在积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谋篇布局推出不少扎实举措,在大力提振消费、有效扩大内需、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有许多积极有为的务实做法,这为实现新一年经济‘开门红’和‘十四五’规划顺利收官打下了扎实基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管理和信息服务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对本报记者表示。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