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2025世界经济宏观态势展望

【摘要】2025年世界经济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全球贸易冲突可能进一步加剧,地缘政治风险特别是战争风险进一步凸显,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放缓。特朗普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给未来国际经济贸易格局带来了更多变数,西方发达国家差异化的经济结构和利益诉求导致其经济发展态势出现一定程度分化。亚洲国家总体来说增长潜力巨大,金砖国家扩员后进一步增加了代表性,在全球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亦随之攀升。

【关键词】全球贸易体系 地缘政治风险 金砖国家 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2025年世界经济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特朗普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给未来国际经济贸易格局带来很多变数。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增加,战争风险依然笼罩全球,威胁着人民生命安全的同时损害全球经济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各自经济结构和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导致经济发展态势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化特征。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普遍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金砖国家组织扩员之后进一步增加了代表性,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特朗普强调“美国优先”,世界贸易格局有待重塑

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和前任总统拜登对美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理念有明显的不同。拜登在其任期更注重绿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平等,倾向于通过增加税收、加大公共支出来推动美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且高度重视与盟国的合作。特朗普则更加强调“美国优先”,希望推动减税和放松监管等政策来激发美国经济活力,并注重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保护和支持美国制造业发展,缩小贸易逆差。两者的理念和政策差异对美国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

特朗普上一任期之初,通过减税和放松监管,取得了较好的刺激经济增长效果,但后来发动贸易战客观上使得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在2017-2018年间,美国企业投资显著增长,居民消费亦呈上升趋势,期间美国GDP的季度增长率一度突破4%。中美贸易冲突加剧的2019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GDP增速回落至2.3%。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大幅下滑,美国也未能幸免,全年经济萎缩3.5%,创1946年以来最大年度跌幅。这些数据表明,贸易摩擦并没有帮助美国在经济上获得更多的优势,反而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增长。但是,特朗普再次当选后的言论表明,特朗普依然相信贸易保护主义对美国是有利的。2025年2月,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特朗普也在尝试通过对更多相关国家的商品加征关税防止中国商品通过第三国出口到美国,同时希望继续加强对美元国际地位的维护,宣称可能对金砖国家施行有针对性的贸易摩擦措施。除关税措施外,特朗普及其团队威胁要取消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若此举成为现实,将对中美经济关系造成更为严重且深远的负面影响,对双方经济稳定、贸易往来及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产生不可忽视的冲击。

如果特朗普的这些威胁都付诸实施,中国对美出口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将对中国出口型企业造成较大冲击,中国的电子、机械设备和消费品等行业可能受到相对较多影响。此外,尽管特朗普强调“美国优先”政策,但也可能会延续拜登政府的策略,利用美国的影响力推动盟国调整供应链布局,尝试进一步“去中国化”,这将对中国的制造业和外贸部门构成挑战,也将进一步促使中国更多依靠内需并进一步追求科技自立自强。就像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一样,中国经济的整体韧性是值得信赖的。

贸易摩擦对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有重要的影响。对美国而言,如果贸易冲突进一步恶化,其通胀、财政赤字、债务等问题可能变得更为突出。贸易冲突对欧盟和亚洲经济发展也可能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欧盟受到的负面影响可能超过美国,这可能推动全球经济向衰退阶段发展,同时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全球贸易体系可能难以有效运作。

地缘政治风险难解,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放缓

除了全球贸易冲突加剧,贸易体系可能被破坏之外,地缘政治风险特别是战争风险的阴影依然困扰着全球经济。尽管特朗普对快速终止乌克兰危机充满信心,但世界各国都对此怀有疑虑。根据媒体报道,俄罗斯国防部2025年1月19日宣布,在过去一天内,俄军消灭了1400多名乌克兰军人。而基辅正为发动新的进攻集结力量,希望通过一场小规模“胜利”向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表明,乌克兰仍有力量可以打败俄军,以此继续获得美国援助。这都意味着乌克兰危机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新一轮巴以冲突的影响仍在持续,2024年11月20日,10个非常任理事国提交的加沙停火决议草案,在14票赞成的情况下,被美国一票否决。加沙地带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四万人,战争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将持续很久。2025年1月15日,卡塔尔宣布,卡塔尔、埃及和美国的联合斡旋取得成功,各方就停火和交换被扣押人员达成协议。协议第一阶段将于1月19日开始实施,哈马斯将释放33名被扣押人员,以交换以色列释放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协议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详细内容将在第一阶段完成后公布。从历史来看,巴以冲突长期反复陷入僵局甚至多次斗争,实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和平共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升级,战争态势进一步恶化,全球各国将更难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全球贸易格局的分裂将削弱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增加企业经营成本,跨境资本流动将面临更多困难。世界各国对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的重视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也变得困难。

在各国都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的情形下,单边主义可能成为趋势。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利用贸易保护主义能够获得一定的短期收益。但对欧盟而言,乌克兰危机的持续升级与中东紧张局势显然威胁到了欧盟能源安全。天然气价格频繁且剧烈的波动不仅导致欧洲企业能源成本增加,也使得欧洲企业对未来更为忧虑,对当前投资也变得谨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欧盟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如果中国经济能够一如既往展现其韧性,新兴市场经济体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总体来看,即使贸易冲突和战争风险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损害,未来一年全球经济增长整体上将有可能保持一定程度的韧性,有望继续保持3%左右的增长态势。如果战争风险继续加大,在亚洲也出现风暴点,全球经济增速将难以保持。

美欧形势不同,发达国家经济体增速有可能继续分化

美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拜登执政初期,采取了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和快速疫苗接种计划,推动美国经济在2021年实现6.1%的高增长,为美国40年来最高水平。这一增速得益于强劲的消费支出和劳动力市场的复苏。然而,2022年美国通胀迅速攀升至40年高点,美联储不得不采取快速加息政策,这一举措抑制了经济增长,美国GDP增速当年降至2.5%。2023年,通胀有所缓解,但高利率环境和全球需求放缓继续拖累经济增长,GDP增速为2.9%。根据美联储报告,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的美国经济同比增长率会反弹至2.6%至3%区间内,全年经济增长率在2.8%附近,这一增长率将在全球发达经济体中领跑。特朗普上一个任期的第一年利用减税和放松监管刺激经济增长效果不错,本届任期特朗普有可能继续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但美国总体债务负担比较重,可能财政刺激的力度不会太大,货币政策又存在滞后效应,另外移民限制的实施和关税一样有可能会给美国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特朗普对移民问题的重视有可能会使得新政府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来限制和驱逐移民,这些措施会降低劳动力供应,影响就业市场与经济增长。相关报告均预计2025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依然会在2.5%左右。

欧盟也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其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十分关键,但有可能在未来一年总体经济表现和美国相比依然差距较大。根据欧盟2024年11月发布的《欧洲经济预测》显示,在经历了一定的经济停滞后,欧盟经济在2024年第一季度恢复了增长,预计2024年和2025年GDP分别增长0.9%和1.5%。欧盟经济复苏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当前欧盟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有所增加,然而由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和疫情以来的高通胀等因素,欧盟消费者的信心和消费意愿下降,导致家庭储蓄意愿和储蓄率进一步上升,同时家庭储蓄没有顺畅流向实体企业,因此欧盟企业投资也处于较低水平。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复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欧盟的出口,各项研究预计其2024年和2025年经常账户盈余分别为3.6%和3.4%,但国际市场需求和国际贸易格局的不确定性让欧盟经济增长存在很多变数。

欧盟通货膨胀逐渐缓和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压力。相关报告预计2024年和2025年欧盟通货膨胀分别为2.6%和2.4%,较以往有所回落,但欧盟各国经济受能源价格波动影响较大,而当前能源价格不确定性较强,因此未来欧洲通货膨胀也面临着压力。欧盟失业率有可能进一步下降,劳动力市场的良好表现是欧盟未来发展潜力的一个表征,但部分行业和地区仍面临就业不平衡问题。欧盟财政政策在支持经济迅速复苏和维持其债务可持续性方面面临两难选择。根据欧盟官方预测显示,2024年和2025年财政赤字分别为3.1%和3.0%。欧盟的财政政策既需要在促进经济增长与保障债务可持续性之间取得平衡,又需应对成员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异质性所带来的挑战。这种背景下,其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日本经济机会与挑战并存,东南亚有望继续高速增长

尽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且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亚洲各国依然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凭借较强的经济韧性和增长潜力成为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要支柱。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在技术创新、制造业和绿色经济领域处于全球前列。东南亚凭借其人口红利、中产阶级崛起以及宽松贸易环境使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日本的内需扩张和投资回暖推动日本经济的复苏。日本政府的消费刺激政策对旅游业、零售和餐饮等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疫情后日本政府推出“Go To Travel”旅游支援项目等,为民众提供旅游费用补贴,较大程度上刺激了国内旅游需求。日本也采取了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进行旅游宣传推广以及优化签证政策等措施,以吸引更多海外游客。根据日本国家旅游局(JNTO)发布的估算数据,2024年全年访日游客达到历史最高的3686万人次,这对当地经济和就业产生显著的拉动作用。

设备投资回暖是日本经济另一个关键的增长点。近年来,日本企业在高端制造业、绿色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持续增加,特别在汽车、半导体和能源技术方面的投资显著增长。例如受益于全球混动车需求增加,日系车需求重新实现较快增长。据Marklines数据显示,2023年前四家日系车企占全球普通混合动力(HEV)销售约55%,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这一比例提升至63%。

尽管日本经济增长呈现良好态势,但依然面临内外部多重风险。首先,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会影响日本出口。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可能通过关税等方式来保护美国汽车行业,日本以汽车为主的出口模式面临的压力有可能持续增大。其次,不断加深的日本老龄化程度增加其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日本总务省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日本老龄化率达到29.3%,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未来劳动人口供给减少和医疗支出的增加可能影响日本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新的一年东南亚各国有可能继续保持全球经济增长的亮点地位。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既来源于其强劲内需,又立足于良好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快速发展的制造业。马来亚银行研究私人有限公司预测,东盟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的经济增长率将从2023年的4%回升至2024年的4.5%和2025年和4.7%。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东南亚有望展现出不同寻常的韧性。内需扩张是东南亚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东南亚中产阶级的快速崛起导致其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以越南为例,近年来其零售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中高端产品和品牌产品需求增加。越南旅游业作为消费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表现优异。根据相关报道,2024年越南接待国际游客1750万人次,同比增长38.9%,且越南政府宣称越南旅游业力争到2025年接待国际游客量2500-2800万人次,这将显著推动越南国内酒店、餐饮和文化产业等领域的高速发展。

良好的区域经济合作为东南亚增长提供新的动能,有助于提升区域内外的经济贸易活力。东南亚各国家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其贸易和投资创造了友好而稳定的经济贸易环境从而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制造业是东南亚各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东南亚国家因其成本优势和稳定的政策环境成为全球制造业转移的首选地。例如越南政府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土地补贴等政策吸引三星等跨国公司建立多个大型制造基地,生产智能手机和电子元件并出口世界各国,同时带动本地配套产业链的发展。

东南亚各国经济增长前景乐观,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首先,通胀压力加剧社会不平等。在全球能源和粮食价格波动的背景下,东南亚部分国家通胀压力持续存在,可能会增加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成本,进而加剧区域内的不平等问题。其次,东南亚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可能约束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虽然东南亚的人口红利和优惠政策对外资吸引力强,但由于其交通和物流网络成本还相对较高,可能一定程度上让外资有所顾虑。

金砖国家全球代表性增强,合作潜力巨大

金砖国家组织是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集团,2024年1月1日金砖国家组织正式扩员,2024年10月金砖国家领导人于俄罗斯联邦喀山进行第十六次会晤,围绕“加强多边主义,促进公正的全球发展和安全”的主题,就当前国际形势、全球经济治理、金砖合作、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等进行了讨论。2025年,扩员后的“大金砖”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

金砖国家组织成员国总体发展潜力巨大,各国发展阶段和态势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印度、埃及和埃塞俄比亚有望在2025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印度在信息技术领域有着独有的优势,其行业收入预计于2025年将达到3500亿美元,且该部门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尽管印度农业相对疲软、制造业发展较为缓慢,但凭借庞大的国内市场和较好的国际环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印度2024年经济增长率为7%,2025年经济增长率预计为6.5%,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埃及在其经济改革推动下经济增长态势良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机构预计其2025年GDP增长率在4%左右。埃塞俄比亚致力于推进制造业主导的工业化,在现代农业、绿色能源和数字经济等领域也积极参与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其政府目标是在2020至2030财年实现经济年均增速10%,各项报告预计其在2024年和2025年实际国内GDP增长率在7.0%左右,甚至有乐观的估计认为其增长率会超过8%。沙特阿拉伯在全球石油市场中的地位依然稳健,且通过拓展非石油领域业务使其经济实现多元化,该国在化工、金属加工、旅游等领域不断努力,并与国际科技企业紧密合作,全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加大投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其2025年经济增长率为6%,世界银行预计为5.9%,穆迪公司预测为4.7%。

巴西、俄罗斯、南非和伊朗在经济增长方面潜力巨大的同时存在一定压力。巴西经济既有南里奥格兰德州洪灾后重建和石油天然气生产加速等积极因素,也面临全球经济放缓及新兴市场经济波动对其出口产生的不利影响,且财政赤字问题仍需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4年和2025年巴西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和2.2%。俄罗斯在国际制裁下尝试改变经济结构,推动非油气收入增长,但其未来国防开支占比依然比较高,对社会经济产生多方面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24年和2025年其国内生产总值将分别增长3.2%和1.8%。南非经济正在逐步复苏,南非财政部长伊诺克·戈东瓦纳向南议会发表《2024年中期预算政策报告(MTBPS)》时指出,其经济增长战略将集中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实施结构性改革、建设国家能力、支持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等4个关键领域,期望以此实现支持包容性经济增长所需的财政可持续性,以及应对未来面临的重大财政和经济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其2025年的GDP增长1.5%,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也将其经济前景展望从“稳定”上调至“积极”。伊朗长期受到制裁,石油出口减少,国内通胀较高,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消费。惠誉解决方案(Fitch Solutions)的数据预计其2024-2025财年增长率将放缓至3.8%,2025-2026财年进一步降至1.8%。

总体来看,金砖国家组织成员国经济增长既有亮点,又面临挑战,潜力巨大的同时风险犹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未来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过程中,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在国际经济组织和多边谈判中积极发声非常关键,该组织有望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包容、透明的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下的中国角色

在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和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情况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重要的制造业大国,应利用技术和产能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加强与更多国家经济联系,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建立更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者,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具备自身特有优势,持续通过这些优势帮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发展。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中国企业能够帮助共建国家发展的同时获得自身发展的机会。例如中国参与建设的中老铁路,既促进了老挝的经济发展,也为中国企业自身发展带来机遇。在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过程时我国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项目的推动和建设充分考虑所在国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和感情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合作项目实施相关国际规则构建和推广。

团结金砖国家组织成员国共同发展,进一步加强货币金融领域合作。中国应积极推动双边和多边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积极探索和共建金砖国家联合投资机制,调动和整合各国金融资源,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中国应与其他金砖国家共同参与未来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推动世界经济朝更加公平、包容、透明的方向发展。

积极支持民营企业从事国际贸易活动。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有着独特优势,应该鼓励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开发符合民营企业跨境贸易实际需求的贸易融资等金融产品,解决民营企业在贸易过程中的资金周转和风险保障问题,同时完善外汇管理政策,为民营企业跨境资金流动提供更多便利。

积极建设跨境贸易基础设施。我国应进一步推动制定系统性的跨境贸易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一带一路”倡议等紧密结合,为企业从事国际贸易活动提供更多便利。例如规划建设跨境物流枢纽等重点项目,创建更具稳定性的跨境贸易基础设施网络。另外,在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各国都更加关注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寻找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解决方案是世界各国的普遍诉求。历史上,类似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在维护国际经济秩序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情形下这些国际组织的功能严重受限,中国应联合有同样诉求的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国家首先推动区域性经济规则的建立,在较为广泛的区域推动有约束力国际经济制度体系的建立,同时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提升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话语权。

(作者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责编/常妍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