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服务中心是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载体。随着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成为社会面最活跃的群体之一。新就业群体需求在哪里,党群服务就该延伸到哪里。各级党组织应聚焦新就业群体的管理服务与作用发挥,不断丰富党群服务中心的实质内涵,在工作方式上求创新、在阵地功能上常更新,让党群服务阵地添“彩”出新,把新就业群体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建设“处处有家”聚“新”空间。爆单奔波时换电困难、恶劣天气中无处落脚……新就业群体常年穿行在路上、工作在“云”端,四季无休、三餐不定、两腿不停成为常态,“一餐饭”“一杯水”“一把椅”等“新”需求,呼唤着党群阵地“新”供给。要因地制宜,突出效益性和现实性,做好社区、楼宇、园区、商圈等现有党群服务阵地的“体检”“问诊”工作,针对场所年久失修、设施老旧破损、服务功能不全等“旧疾病灶”,及时进行对症下药、提档升级,见缝插针加入电动车充电角、餐饮休憩休整点等“新”元素,确保“两新”群体找得到地去、歇得下脚来。同时,还应当统筹兼顾,突出灵活性和实用性,以骑手小哥、货车司机等最常需、最常聚的地方作为切入点,把党群阵地“触角”延伸至新就业群体身影常现、声音常留的边角地带、零散空间,让党群服务循着新就业群体生活工作的足迹“开枝散叶”。
提供“时时在线”暖“新”服务。政务通办、健康诊疗、餐食热饮、休闲"悦"读……从“货物满满”的“家”阵地到“笑脸盈盈”的“新”群体,实践证明,只有实实在在的服务才能换取真真切切的幸福。聚焦基础服务“兜底”,针对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间灵活、人员流动大等特点,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提供热可纳凉、冷可取暖、雨可栖身、急可如厕、渴可饮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餐可优惠等“近在身边”的服务,将各项暖“新”服务快速“上桌”,做到能及时回应急时所需、难时所盼。聚焦服务场景“出新”,积极打造全天暖心驿站、随时可达的流动服务车,开设专门的党务工作窗口,提供发展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就业指导、政策咨询、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多项服务,为新就业群体解决“燃眉之急”,让党组织的温暖触手可及。
营造“心心相印”贴“新”氛围。新兴领域群体“业广而民众”,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更是美丽城市的建设者、参与者。须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治理作用,双向奔赴、以心唤“新”,让新兴领域群体融入“大治理”,为城市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激发阵地参与感,引导发挥探头作用,利用新就业群体路熟、人熟、情况熟的天然优势,鼓励“流动哨兵”“移动探头”通过随手拍、随手帮、随时报、随口宣等方式,及时发现街头巷道、商圈广场等各个角落的隐患问题,积极上报平台协调解决,推动“管理变量”成为“治理增量”。统筹联动各级资源,依托阵地常态化开展“新心向党”主题沙龙、助老服务爱心行动等,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让奔跑者成为治理“合伙人”。(作者:刘沁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