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辽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辽宁省加大存量商品房收购力度、进一步提升住房保障能力相关情况。
根据规划:2025年至2027年,辽宁省计划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方式新增12万套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其中新增2万套公租房、1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同时,还将收购一定数量的存量商品房用作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和养老服务用房。2025年,辽宁省将新增4.5万套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其中新增1万套公租房、3.5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并实施城中村改造2.6万户。
辽宁省此次收购存量商品房的用途主要包括五类:一是用作公租房实物房源,二是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三是用作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四是用作养老服务用房,五是用作城中村改造安置用房。其中,公租房主要面向符合条件的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性租赁住房则主要面向新毕业大学生、进城农民工、引进人才等新市民、青年人群体。
切实增加公租房实物房源。公租房保障包括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两种方式,实物配租采取申请轮候制。辽宁省部分地区现有公租房房源不足,实物配租轮候时间较长。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能够加快补齐公租房实物房源供给不足的短板,缩短轮候时间,逐步提升住房保障能力。
多渠道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面向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辽宁省每年有大量的新毕业大学生、进城农民工、引进人才进入城市工作生活,住房保障需求较大,需要政府和市场同步发力,多主体投资、多渠道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缓解住房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满足新毕业大学生、进城农民工、引进人才等群体多层次住房保障需求,为其在城市安居创造更好的条件。
有序供应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面向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群体以及城市需要的引进人才等,通过发挥政府作用,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着力解决工薪收入群体买不起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问题。各地区选定地方国企作为收购主体,以需定购,按保本微利原则配售,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禁止以任何方式违法违规将保障性住房变更为商品住房流入市场。
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普遍存在风险隐患多、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为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城市人民政府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优先选取安全隐患突出、群众需求迫切、有一定前期财政投入、无新增债务风险的城中村项目实施改造,同时鼓励引导购买存量商品房作为安置用房,缩短安置周期,优化资源配置,满足群众多样化住房需求。
加快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养老服务用房,着力解决在县、街道(乡镇)、社区养老服务用房不足问题,可由政府收购或由市场经营主体收购。政府收购后用于建设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经营主体收购后用于建设养老公寓、养老社区,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保障人才安居。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等方式增加面向人才的保障性住房供应,有利于更好地解决人才的住房问题,吸引更多人才来辽、留辽。新毕业大学生租住保障性租赁住房,可发放租房补贴或提供阶段性免费租住服务;购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可享受购房补贴。
落实支持政策,确保规范实施。为确保政策落地,辽宁省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包括运用相关专项资金,对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项目给予支持;用好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用作保障性住房项目资本金政策,优先给予专项债券资金支持;落实落细国家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各环节相关税费优惠政策;用好用足住房租赁团体购房贷款、保障性住房收购贷款、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和人民银行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支持政策。同时,辽宁省还将坚持规范实施,确保收购过程、收购主体、收购房源以及资金使用的规范性。(谭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