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要紧盯突出问题一抓到底,把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的“靶点”。各级各部门须突出重点、瞄准痛点、打准靶点,把问题挖到底、办法抓到点、减负减到位,让广大基层干部潜心干事、用心成事。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只有找准找实基层负担重的内在原因,把根源挖深理清,才能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精准解决问题,确保基层减负减到点上、取得实效。要透过现象溯源头,采取“四不两直”、联合组团、“马路办公”等就简方式,全面把握基层面临的文山会海、繁文缛节、指尖形式主义等问题的“新变种”“新马甲”,把“话筒”交给基层干部,切实摸清摸透病灶、找准找全负担,及时纠偏正舵、传导理念。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法,始终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发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实精神,弄清楚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忧什么,深入了解来龙去脉、关键堵点,确保减负方向符合民心所向、群众期盼。
精准识别病灶是前提,靶向发力破解才是关键,为基层减负决不能满足于“发现问题”,更应在“根治问题”上下深功、出实招。破顽疾需先切中要害,治沉疴贵在靶向施治。要奔着基层负担“痛点”去,拿出斗争魄力,敢于向“重痕不重绩”的顽疾亮剑,全面自查、深入检视,对反复发作的“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开展专项治理,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确保整改成果经得起“阳光晾晒”、时间考验。讲究方式方法,精准摸清基层脉络,制定“负面清单”“服务名单”等管理办法,厘清职责边界、压减冗余环节、优化工作流程,通过清单式治理,实现“照单履职、依单问责”,让减负从简单的“减数量”,变为科学的“调结构”。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不大力整治难以肃清,非久久为功不足以根除。坚持权责一致原则,建立健全责任清单,明确基层该干什么活、应担什么责,让基层干部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优化精简考核体系、指标和方式,重点考实效、看“潜绩”,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集中精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态度,时刻关注基层减负的“回声”,既要看问题是否反弹回潮,也要评整改是否落地生根,更要查新矛盾是否滋生蔓延,通过常态化督查、大数据分析等方式,精准识别“变相加码”“隐形负担”等苗头,对整改不力者严肃问责,将创新经验及时推广,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巩固提升”的良性循环,切实、长效为基层减负。(作者:叶馨、陈雨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