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理响中国 > 正文

【理响中国】以守正创新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理响中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坚持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坚决守正才能筑牢创新的根基,只有持续创新才能更好地守正。我们必须牢牢坚持守正创新不动摇,不断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境界。

道不改、志不变,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理正道

守正是改革的根基,就是要守住方向、守住原则、守住立场、守住命脉。“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在于守正,要以道不改、志不变的战略定力筑牢党和国家事业之本。中国共产党信仰的是科学真理,走的是人间正道。我们的改革无论进行到哪一步,都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矢志坚守改革初心,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

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真理,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首先,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性与当代中国实践的时代性相结合,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回答我国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总体性呈现,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

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正道,即坚持党的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和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在全面深化改革事业中是管总、管根本的,决定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方向和前途命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政治保证,在党的领导下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基,走好实现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实践和历史证明,坚持党的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唯一正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主动的精神风貌、更加自信的姿态推动改革事业蓬勃发展。

敢于闯、勇于破,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新局新篇

创新是改革的活力,就是要在创新中跟上时代、赶上时代、引领时代。“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创新,要以敢于闯、勇于破的强大魄力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改革越向纵深推进,越充满艰难险阻,越要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越要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越要用创新激发动力和活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要顺应时代发展,把握历史主动,坚持问题导向大胆探索,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使改革更好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

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新局,即开创以创新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一方面是在改革实践中创新,要抓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全面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另一方面是在实践基础上推进改革理论的创新,要以“两个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改革实际相结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道路。同时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

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新篇,即开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协同联动创新的新篇。在理论创新上,继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特别是培养问题意识,研究重点问题,不断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理论。在实践创新上,一方面创新需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正确的方法论,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改革的各项举措得到充分落实。另一方面创新需要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本身就意味着要去面对更深层次的改革阻力和发展难题,要充分解决硬骨头问题和险滩问题。在制度创新上,坚持制度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科学完备、成熟定型、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在文化创新上,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不断推进深层次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还要通过科技、社会、教育、生态等其他方面的创新,汇聚改革创新合力,形成各个方面创新良性互动的新篇。

行必至、做必成,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实干实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注重实干,狠抓实效,是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也是我们党以行必至、做必成的政治魄力在各个历史时期带领人民取得不断胜利的关键。特别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中央层面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地区各部门明确的任务和责任,以钉钉子精神实现改革许多领域的历史性成就、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为此,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要凝聚思想共识,发扬钉钉子精神,攻坚克难、抓好落实,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转化为行动和现实。

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实干,即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落实来不得花拳绣腿,光喊口号、不行动不行,单单开会、发文件不够,必须落到实处。首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广大党员、干部要贯彻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到改革一线,深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直面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实际问题,亲自查看、亲身体验,切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楚,精准发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其次,要有真抓实干的工作担当。检验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和政治性,就看是否能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真抓实干、敢于担当,把改革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抓、敢抓、善抓,有为、作为、善为,敢担当、勇担当、奋担当,要以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的政治勇气,直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涉及范围广、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的矛盾和问题,切实担负起推进改革进程、落实改革任务的重要职责。

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实效,即以人民为中心,确保改革有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一心为民的精神,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现实问题,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来检验改革工作的实效,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成效中有更加切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次,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政绩观。广大党员、干部要搞清楚为谁创造业绩的根本问题,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铭记于心。同时,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唱高调、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忌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和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要讲求效率干实事,稳中求进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不折不扣地把改革“钉准钉正确”、把改革“钉深钉扎实”。

“笃守正道,以新制胜”。守“正”之“正”是本源、是根基、是前提;创“新”之“新”是趋势、是关键、是动力。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牢牢把握这一重大原则,将守正创新贯彻到改革各领域全过程,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作者:叶本乾,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杨秀秀,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强国使命任务的逻辑理路研究”(SC22ZDYC28)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