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带头减负为基层赋能

为基层减负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更要主动作为、率先垂范,以钉钉子精神深化为基层减负赋能。

精准定位监督靶向,揪出“隐形负担”源头。一些看似合规的基层工作安排背后,暗藏形式主义隐患。部分地区频繁开展教育活动,强行要求全员参与、重复留痕,耗费干部大量时间用于资料整理,偏离教育本意。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需练就“火眼金睛”,深入调研分析开展各类廉政教育活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与基层干部座谈、查看工作记录、对比前后成效等方式,精准识别哪些是真正筑牢思想防线的举措,哪些是徒增负担的“花架子”,对无端消耗基层精力的行为坚决说“不”,从源头堵住形式主义入侵路径。

严格规范执纪流程,剔除过度留痕“赘肉”。执纪办案本应严谨务实,但在个别地方,痕迹管理较为突出。使得干部穿梭于资料收集与整理,无暇深入研究问题线索、精准处置案件。纪委监委内部应强化流程再造,依据法规政策明确不同工作的关键留痕节点,摒弃冗余环节,建立简约高效的记录体系,确保留痕服务于执纪精准性提升,而非成为“枷锁”,让纪检干部专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监督执纪问责质效。

建立动态回访机制,防止基层负担“回潮”。减负成果巩固艰难,稍有松懈,因此,纪检监察机关内部要构建动态回访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对减负落实情况“回头看”,随机抽查文件收发、会议频次、工作留痕是否合规,对反弹严重单位或者个人要严肃问责,持续释放从严信号,把减负从“运动式”“节点式”推向常态化长效化,保障纪检监察干部能心无旁骛护航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大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纪委监委 王舒银)

[责任编辑: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