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涉“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思政课建设如何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谱写新华章是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就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提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这明确了文化赋能思政课建设的鲜明导向,为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指明了着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有利于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努力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思政课弘道情怀,培养有志气的时代新人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本和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砥砺前行的智慧基因和精神密码。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是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重要精神滋养和教育源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思政课,可以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核心思想的时代价值,以厚植思政课文化底蕴。这有益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成分来厚植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思想“根脉”,涵养青年学生自强不息的志气,强化青年学生的家国共同体意识,全方位培育青年学生的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
新时代新征程上,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思政教育元素;并结合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以现代的文化符号、生动的文化阐释,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崭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样态。通过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唤醒深藏在每个青少年血脉深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基因。让青年学生在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明确“从哪里来”“向哪里去”,进而激发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坚定跟党走的忠诚之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之志、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的发奋之志,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途上谱写新时代青年的青春答卷。
以革命文化赋能思政课红色底蕴,培养有骨气的时代新人
革命文化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是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是中华精神的革命赓续与薪火相传。革命文化深蕴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品格情操和价值追求,具象化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中,凝结着无数革命先烈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矢志奋斗的光辉历史,为时代新人的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红色教育资源和丰富的精神养分。革命文化与思政课在铸魂育人场域具有共同的价值逻辑和功能导向,用革命文化赋能思政课,可以增添思政课的红色底蕴,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让青年学生在学习中国革命斗争历程中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在学习革命先辈为了理想信念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中厚积骨气、培植骨气、充益骨气。
革命文化作为一部常学常新、百读不厌的智慧之书,将其融入思政课,可以为立德树人、培土固基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用革命文化这本鲜活的历史教材赋能思政课建设,一是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和批驳历史虚无主义,让教学内容红起来、课堂气氛活起来、思政课政治导向亮起来;二是要坚持知识灌输与情感培育同向同行,使革命文化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鼓舞人;三是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场景叙事、沉浸式体验的过程中聆听革命故事、感知革命文化魅力、体验革命文化力量。唯有如此,才能从革命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根本宗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提增志气、骨气、底气,凝聚奋进之力。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赋能思政课时代活力,培养有底气的时代新人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萃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思想精华,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需要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植根社会实践、紧跟时代前沿、为人民服务、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的内在属性,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和鲜活素材。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赋能思政课,可以激发其创新创造活力,涵育思政课时代生机。这有益于让青年学生在今昔对照、融会贯通中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革,深刻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之治”提供的文化支撑与思想引导,以铸牢文化自信的精神“脊梁”,增强锐意进取、建功立业的强大底气。
当前,置身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大局中,思政课的关键地位更加凸显。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赋能思政课建设,激发思政课建设的创新创造活力。一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把准思政课建设的正确政治导向;二是要以新思路、新话语、新形式、新技术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让青年学生切实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自觉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三是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启智润心,不断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形式,打造有深度有温情有力量有质感的思政课,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思政课资政育人、立德树人的作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以实际行动厚植自身实力,夯实做中国人的底气。(作者:蒋蕊冰,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宗灵,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24年度重大专项课题(项目号:SCJJ24ZD53);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25年度重大项目(项目号:ZTZX25ZD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