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文化生活 > 正文

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体育文化传播效果评估与优化策略

在信息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网络平台如同一座无形的桥梁,紧密连接着高校体育文化与师生乃至社会大众,以其独特的数字脉搏引领着高校体育的活力与激情。从校园论坛里对体育赛事的热烈讨论,到社交媒体上体育社团活动的精彩展示,再到在线直播中体育健儿们的奋力拼搏,网络平台编织出了一张紧密的高校体育文化传播之网,深刻重塑着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态格局。然而,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信息内容的交织性,体育文化传播仍面临同质化现象严重、互动性不足、传播渠道分散等问题,这些逐渐成为制约高校体育文化传播效果的瓶颈。如何精准评估网络平台的传播效果,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优化传播策略,抓住时代的机遇,全面推进高校体育文化的传播与扩散,成为摆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关键课题。

一、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体育文化传播效果评估

(一)网络传播的辐射广度

体育文化的传播广度是评估其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它如同在网络海洋中投下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波纹范围代表着体育文化内容在网络平台上所能触及的广泛程度。以高校体育微博账号为例,粉丝数量构成了其潜在影响力的“蓄水池”,每一位粉丝都是一个潜在的传播节点,随着粉丝数量的稳步增长,其传播的触角得以不断延伸,信息的辐射范围也随之逐步拓宽;而一篇体育推文的阅读量,则能清晰地反映出特定内容在特定时刻被受众关注的程度。因此,在评估体育文化传播效果时,辐射广度是第一要位,而粉丝数、阅读量则是反映其触及广度的重要依据。

(二)体育文化的传播深度

辐射广度决定了体育文化传播的受众面,而传播深度则着眼于受众对高校体育文化内容的深入参与程度,是衡量传播效果是否真正“深入人心”的关键评估维度。评论数量、点赞数、分享数以及内容的收藏量等指标,则是体育文化传播深度的直观反映。当一条关于体育精神传承的微信推文、抖音短视频引发了众多学生的热烈评论,且评论内容展现出对体育精神内涵的深度剖析时,也就意味着该推文已成功穿透信息的表面外壳,触动了受众的内心深处,使其自愿成为传播的“接力者”,将信息进一步扩散至更广泛的社交圈子,从而实现了从“知晓”到“认同”再到“主动传播”的深度渗透过程,继而为高校体育文化在网络空间中扎下坚实的思想根基。

(三)体育文化的影响程度

辐射面、传播深度直观反映了体育文化的传播效果,而影响力则是衡量体育文化是否真正能够掀起热潮、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反响的重要依据。它不仅局限于校内的参与热潮,而是渗透至全体高校甚至整个社会的高度,产生强烈的“文化涟漪效应”,吸引校外机构的合作橄榄枝,进一步拓展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力边界。从长期的传播效果评估来看,应关注持续、高质量的体育文化传播,全过程观察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否显著提高,体育锻炼习惯是否逐渐养成,以及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和践行是否融入日常生活等,继而判断高校体育文化是否在网络传播的助力下真正实现了价值传承、创新发展,是否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领域中释放出独特而持久的魅力。

二、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体育文化传播的优化策略

(一)体韵新篇:内容破壁,内涵深耕

高校体育文化传播欲在网络平台崭露头角,应当破旧立新,全力突破传统内容藩篱,开启体育文化的新篇章。一方面,可借多媒体融合之力,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元素精妙糅合,塑造极具吸引力的传播内容,精心打造体育文化纪录片,深入探寻校园体育明星的成长轨迹、重大赛事的幕后故事以及体育社团的发展脉络,借此深挖高校体育文化的内在魅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振,激活其参与热情。另一方面,以故事为载体,将体育精神与价值观念有机结合,摒弃单一的“知识说教”“赛事评价”以及“故事呈现”,譬如讲述平凡学生凭借顽强体育锻炼克服身心障碍并在赛场上绽放光彩的故事,这类内容更贴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易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对体育的热爱之情。在丰富内涵层面,高校需紧紧围绕体育育人这一核心要义,巧妙将体育文化与校园精神、学科特质以及时代热点元素有机统一起来,除聚焦竞技体育项目外,要大力宣传群众体育,如开设“体育智慧树”“体坛星耀汇”等特色专题栏目,定期发布相关文章与视频,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体育在促进身心健康、塑造人格品质方面的积极作用,拓宽其体育视野,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体育素养,使之积极投身于体育文化传播行列之中,为体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二)互动交响:搭建桥梁,点燃热情

互动性是网络平台的核心魅力所在,也是释放学生潜在活力的关键所在。单向、扁平的体育文化传播缺乏情感共振及有机互动,长期以来会削弱学生的热情,降低对体育的持续兴趣。因而,高校体育文化传播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潜力,精心编织与学生紧密相连的互动桥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体育文化认知空间与平台。一方面,构建完善的互动平台与机制,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开辟专门的互动话题专区,定期推出与高校体育文化紧密相关的话题讨论,如“我与校园体育的不解之缘”“体育精神照亮我的逐梦之路”等,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提出见解,发表感受,并及时、认真地回复学生的评论与留言,营造热烈、良好的讨论氛围,点燃学生的体育热情。另一方面,踊跃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互动活动,设计体育知识问答、运动摄影比赛、体育短视频创作大赛、健身打卡挑战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互动环节,以轻松的形式展开,如在“健身打卡挑战”中,学生积极上传居家健身视频参与打卡,相互激励、彼此监督,既有效缓解了因特殊情况产生的焦虑情绪,又显著增强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无形中宣传健身文化等。对于表现突出的“健身达人”,给予相应的奖项专栏,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其中,激发其热情,强健其体魄。

三、结语

网络平台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娱乐、生活方式,同样为高校体育文化传播开辟了全新且更为广阔的空间。借助网络平台的沃土,打破校园界限,将体育文化传播至更为广阔的领域,掀起体育文化的热潮,唤醒学生的体育意识,锻炼其体魄,滋养其人文品质,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及文化传播均有重要意义。唯有从辐射广度、传播深度、影响力层面多元评价体育文化传播效果,并积极优化传播内容,构筑互动桥梁,方能科学、灵活地发挥网络平台之力,推动高校体育文化朝着更深、更远之处传播。

(作者:李兴华,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