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农,天下之大本也。”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新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力量,正在重塑乡村发展格局,擘画出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图景。

科技赋能,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以新促质”,其核心在于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能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单一、附加值低,新质生产力的介入,正推动着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要让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借助新质生产力催生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规范发展农村电商,利用直播带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乡村农文旅融合,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带动餐饮业、住宿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开辟乡村经济增长新路径。

汇聚人才,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活力。人才引领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因素。过去,农村发展机会有限,人才大量外流。如今,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为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科技人才、返乡创业者看到乡村发展潜力,投身乡村建设。要培养熟练运用新质劳动资料的新型农业劳动者队伍。一方面,要在人才引进上下功夫,坚持“人才引进”,列出“人才清单”,因地制宜、因才所需引进高技术、紧缺型人才。另一方面,要适应各地产业,培养创新实干的新质人才。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培养产业研发、创意生产、营销推广等适应乡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各类专门人才,以配套政策帮助各类新质人才能下乡且留得住。

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高效环保是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要分类实施,优化村落治理环境。按照乡村全面振兴规划的不同要求,根据村落类型做好乡村产业发展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要利用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探索新质生产力作用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技术、新领域。普及生态种植、养殖模式,推广有机肥料,利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改善土壤质量。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创造更多能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新质劳动资料。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构建宜居宜业的绿色乡村新生态。

[责任编辑:李一丹]